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皮塔屠斯环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皮塔屠斯环形山(Pitatus)是月球正面位于云海南岸的一座大型古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2],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及数学家彼得罗·皮塔蒂(Pietro Pitati,约1500年-156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描述
该陨坑西侧与赫西俄德陨石坑相接、西北偏北毗邻沃夫陨石坑、东北靠近小陨坑利伯希、东南偏东和西南偏南分别坐落着德朗达尔环形山和维泽包尔环形山、而加夫里库斯环形山则横亘在它的南面。皮塔屠斯环形山北面濒临云海、西南偏西则分布着疫沼[3]。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29.88°S 13.53°E,直径100.6公里[4],深度约680米[5]。
皮塔屠斯环形山外观呈多边形状,坑内已被玄武质熔岩淹没,只有坑壁上部露出在月表之上。该陨坑坑壁结构复杂、磨损严重且被熔岩流穿透,沿坑壁分布着一些平行的狭谷,环边缘覆盖了多座较大的撞击坑。陨坑北侧壁几乎已完全损毁、南侧内壁显示有一道醒目的阶地结构。该陨坑是一座底表开裂的撞击坑,沿内侧坡底有一圈熔岩凝固收缩形成的网状裂缝-皮塔屠斯月溪(Rimae Pitatus),表明淹没坑底的岩浆是从坑内地表缝隙和开口处冒出的,坑底东侧还坐落着数座低矮的山丘,中心点偏西北有一座高约1000米中央峰[6],其成分由钙长石(A)和含85-90%斜长石的辉长-苏长-橄长斜长岩(GNTA1)所构成[7]。
皮塔屠斯环形山东面并行着一串由卫星坑"加夫里库斯 M"、"皮塔屠斯 B"、"皮塔屠斯 N"、"皮塔屠斯 P"和"皮塔屠斯 G"等组成的链坑。六十年代曾认为它们是一串火山链,今天已知道到实际上它们是雨海盆地形成时所产生的次生坑。而北面的卫星坑"皮塔屠斯 S",其一半的坑壁在雨海形成时就已被覆盖。
Remove ads
陨坑截面图
卫星陨石坑
按惯例,最靠近皮塔屠斯环形山的卫星坑将在月图上以字母标注在它的中心点旁边。

参考资料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