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看不见的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看不见的手(英语:invisible hand),又译无形的大手,是一个经济学上的隐喻,最早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使用,最早出现于《道德情操论》,完整叙述则是来自《国富论》。在《国富论》中,用于描述一个商人,出于想要增加自己资本的动机,但在追求增加让自己生产商品增加的过程中,受到“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使得社会整体财富增加,国家力量也增加。虽然这两个著作中仅各使用这名词一次,却被后人视为亚当·斯密所揭示的古典经济学思想的核心所在。之后的作家广为引用,将这个隐喻用于因为个人自利动机,而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造就社会重大的改变。
概述
W.D. Grampp认为,“看不见的手”至少有9种不同的诠释[1],最常引申为充分运作时的价格机制。在价格机制充分运作下,自由市场里的供给和需求将会自然而然达到均衡,价格与数量都是最适当的水准,仿佛市场运作在冥冥之中受到神的指引一般,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看不见的神之手”(invisible hand of God)。
–《国富论》第4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第2章“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Remove ads
解读
后世的主流经济学家大多认为亚当·斯密所创立的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是错误的,一些经济史学家认为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可以在神学意义上被理解,它反映了可能作为盛行于当时的凡神论关于神的观点,即天地万物的总和作为神的身体受到祂的意志的控制,看不见的手某程度上可以被视为神的旨意的体现,看不见的手不是在确保每一个人出于自利所作的行为都能够使所有人获益,而是在减轻富有的人出于贪婪所作的行为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破坏,故此看不见的手所作出的干预使得市场机制得以继续运作,这意味着亚当·斯密不认为看不见的手是市场经济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也不认为市场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正常运作的事物,而是认为看不见的手在某些情况下作为来自于体系之外的力量作出特殊干预以防止市场经济体系崩溃[2]。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