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矛头蝮属

蝰蛇科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矛頭蝮屬
Remove ads

矛头蝮属学名Bothrops),又称枪蝰矛头蛇黄腭蛇,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地区。[1]其学名“Bothrops”源自希腊语“Bothros”及“ops”,意指“洞”及“眼睛(或脸颊)”,象征矛头蝮鼻孔附近的颊窝(热能感测器官)。头部狭小,呈三角形,因此俗称“矛头(Lancehead)”。矛头蝮在美洲导致许多宗人类遭其咬伤致死的事件,其为祸情况比其它毒蛇更严重。[2]目前共有32个物种已被确认。[3]

事实速览 矛头蝮属,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特征

矛头蝮属下种类繁多,体型大小不一。小者不会超过50至70公分长,大者则可达200公分以上的长度。大部分矛头蝮都有明显的眼角窝,而且鼻端都向上翘起。[2]矛头蝮的额冠鳞片排列形式十分多变,眶上鳞约有3至14片,上唇鳞约有7至9片,下唇鳞则有9至11片。身体上有21至29片背鳞,腹鳞约有139至240片,排列成对的尾下鳞则有30至86片。[2]

地理分布

矛头蝮多分布于墨西哥东北部(塔毛利帕斯州),南至中美洲南美洲阿根廷一带,亦出没于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圣卢西亚马提尼克,与及巴西圣保罗州海岸对开的蛇岛[1]

行为

矛头蝮多于夜间活动,不过也有一些分布于较高海拔的矛头蝮会于日间活动,在阴天或雨天的时候也有机会在日间出没。矛头蝮是陆行性蛇类,然而它们亦兼具攀爬能力,尤其是海岛矛头蝮B. insularis)更属于树栖型的蛇类。[2]

毒性

相对其它各种毒蛇,矛头蝮属下的蛇是美洲地区大部分人类遭蛇咬伤导致死亡事件的元凶,当中最凶悍的是三色矛头蝮B. asper)、矛头蝮B. atrox)及巴西矛头蝮B. jararaca)。如果被矛头蝮所咬而未能即时接受适当治疗的话,其毒素的致命率高达7%;如果有接受治疗的话,致命风险则可减低0.3至0.5%。[2]

矛头蝮毒素有可能导致的症状包括:伤口即时剧痛、晕眩、恶心、呕吐、冒汗、头痛、伤口周边广泛范围肿胀、严重出血、发疱、肌肉组织坏死、头部孔窍渗血、出现瘀血、斑疮、血压急降、心跳加快、因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过低引致凝血异常、咯血、黑粪症、流鼻血血尿颅内出血、因低血压引致的并发性衰竭,与及大脑皮质坏死等。另外,被咬伤口附近的皮肤会出现褪色现象,身体及手脚亦可能会出现各种红疹。[2]普遍而言,中毒者多数因血压急降引致血流量减少、肾功能衰竭及颅内出血等症状导致死亡。[2]

物种

更多信息 种名[3], 学名及命名者[3] ...
Remove ads

分类

据一些文献记载,矛头蝮属可能还包括下列物种:

  • Bothrops alcatraz Marques, Martins & Sazima, 2002):大致分布于巴西
  • Bothrops muriciensis Ferrarezzi & Freire, 2001):大致分布于巴西东北部。
  • 大鼻矛头蝮 Bothrops nasutus :大致分布于墨西哥、厄瓜多尔及洪都拉斯。
  • 跳跃矛头蝮 Bothrops nummifer :亦即墨西哥跳蝮
  • Bothrops oligobalius Dal Vechio, Prates, Grazziotin, Graboski & Rodrigues, 2021[8]
  • 包氏矛头蝮 Bothrops ophryomegas :亦即小猪鼻蝮
  • 石氏矛头蝮 Bothrops schlegelii :亦即睫角棕榈蝮

备注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