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研究视角,方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社会学中,社会学的想象力(英语:sociological imagination)是一套理解社会现实的框架。具体实做方法是将个人经验,放在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或历史脉落中探讨之。[1]该词也能变成术语,用以描述前述的实做框架。这个方法是赖特·米尔斯在其1959年的著作《社会学的想象力》中首先提出,用来说明如何在社会学科中提升洞察力。[2](pp. 5,7)如今多数社会学教科书会使用这个术语,探讨社会的本质、以及社会如何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1]

定义

赖特·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中,试图调和两套相异的抽象社会现实概念:也就是“个人”与“社会”。[3]他因此将“社会学的想象力”一词定义为:“理解到个人经验与社会的关系息息相关”[2]社会学家王振寰在《社会学与台湾社会》中,将其翻译为:“……一种将生活周遭经验与社会生活世界的深层结构关联起来的思考方式。”[4]

要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就必须借着观察更广泛的社会情况,将其套用在个人生活中理解。比方说,一个人购买购买大乐透彩券的动机,一般人可能常常以个人动机解释;但使用社会学的想象力的社会学家,则会借由“什么样的人会去买卖大乐透或彩券?谁会游说彩券与博奕政策?得利者与受害者为何?”等问题,将买彩券行为放在社会议题下连结与探讨。尽管如此,社会学的想象力,并非将个人取向完全归为个人或社会问题,而是强调两者间的关连。[4]类似实例则有大学生退学[5][6]或失业[7]等实例。

后来的社会学家,对这个概念有不同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地方重叠。安东尼·纪登斯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人生观,强调个体要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是如何受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与历史进程所影响。他还指出社会学的想象力是:“……应用想像力思维,来提问与回答社会学问题。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的人,会将自己从熟悉的日常生活抽离出来思考。”[8]

人会渴望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历史和社会意义,尤其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人可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来找出问题的解答;同时理解个人的内在自我和外在职业,在广泛历史场景的意义。[2](pp. 5,7)如果个体反思自己的历史,就会发现所有过去的事件,都会导致现在的处境,并大多遵循相同模式。社会学的想象力也因此获得实践。米尔斯认为,历史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重要元素:不同的历史事件,会塑造现代社会,与其中的所有人;并能让人根据过去的经验,看到自己的生活身处于何地。米尔斯认为,人只有在真正理解自己的处境后,才能真正了解自己。[9]

也有观点认为米尔斯选择社会学,是因为他觉得这是门“提供揭露、回应社会不公的概念与技能”的学科。[10]而他投身研究后,认为社会学在放弃这样的责任,并感到失望。他因此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大肆批评这个现象。在部分社会学入门课程中,米尔斯对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描述,被视为个人“利用资讯发展推理能力,以总结这世界怎么了、还有个人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的重要能力。[11]

Remove ads

应用于现实世界

应用于电影

在社会学入门课程中,通常会使用电影,来展现社会学思想对当前世界的意义、还有如何透过社会学的想象力理解社会(social world)。电影作为常见媒体,有助学生将自己的经验,与更广泛的理论相联系。[12]社会学者Dana Bickford Tipton在一篇探讨如何教授社会学学生的论文中,指出偏好功能论的新生,在看了以冲突论视角拍摄的电影后,会发现到冲突论的价值。Tipton因此认为,影片教学会启发学生思考社会学的想象力。[13]

应用于社会学研究

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论学术匠人精神”中,总结了一些社会学研究的要点,并鼓励社会学者,使用社会学的想象力进行研究,而非执著于固定的研究方法。米尔斯在书中说明他理想中的社会学者是如同“匠人”那般。[14]

其他理论

赫伯特·布鲁默在《符号互动论》提出以非典型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社会科学家发现这方法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解和分析有所助益:[15]

一个人只能透过某种框架或图景(image),来理解整个经验世界、并引导与塑造科学研究的整体过程:这包括如何选定问题、何谓资料、如何获取资料、资料关系与种类、以及命题形式等。忽略经验世界的启蒙图景,对科学探究的影响而言十分荒谬。真正认真的方法论研究,必须要辨认与评估底层图景的隐藏前提、还有其背后代表的性质。

师从布鲁默的霍华德·S·贝克英语Howard S. Becker延续布鲁默的想法,在其1998年的著书《Tricks of the Trade: How to Think about Your Research While You're Doing It》中,列举了对社会学研究而言可能有用的建议:其主要观点为替研究的对象、现象或社会群体,建立全面的图像;并认为在研究前,要特别注意统计和历史知识、运用批判性思维,以建立世界的整体全貌,以便大众接受研究成果。[16]

Remove ads

社会学的透视

彼得·柏格发明了“社会学的透视”(英语:sociological perspective)一词,将其定义为“以小见大”、“帮助社会学家了解特定个人的惯常行事”。个人可以借由社会学的透视,来思考个人的选择、还有社会如何塑造个人的生活。[17]

社交媒体的地位

社会学的想象力在社交媒体也有一定的影响力。社交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沟通、表达想法和组织社会变革的巨大舞台。这些平台让线上社群更容易围绕着共同的身份、经验和兴趣而发展,将社会网络延伸到实际的国界之外。[18]另外,社交媒体平台也提供了分享新闻的场域,让使用者可以接触其他观点,并对主流观点提出异议。但社交媒体也有诸如散播假新闻、回音室效应、侵害隐私等缺点。[19]

参见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