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建省图书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建省图书馆,简称闽图或省图,加挂“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牌子,是中国大陆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之一,成立于大清宣统三年(1911年)。湖东路总馆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东路227号。而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街28号的正谊书院是福建图书馆的旧馆址,现为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1]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7月30日) |
现时福建省图书馆共分为湖东路场馆、正谊书院场馆,其中湖东路总馆占地面积6.51万平方米,共楼高3层[2]。稻田书社分馆开放于2016年,位于福州市晋安区五四北稻田创业小镇A6守望楼二楼。[3]
Remove ads
发展沿革
光绪三十年(1906年)福州鳌峰校士馆(一作课士馆)附设的图书馆创建。
宣统三年三月(1911年4月)从鏊峰课士馆迁到越山书院旧址,取名为福建图书馆。成为独立的全省性的公共图书馆,隶属福建提学使司学务公所。
民国元年(1912年),迁东街教育会会址。
民国二年(1913年),移至正谊书院。
民国三年(1914年),改馆名为福建公立第一图书馆。
民国十六年至民国三十五年间(20世纪20年代初),馆舍驻兵,藏书遭劫。后馆舍又充作教育厅厅址,馆务停办。
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在原址筹办省立图书馆。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元旦,恢复开馆,定名福建公立图书馆;4月,参加中华图书馆协会;8月,更名为福建省立图书馆;9月,发起和组建福建图书馆协会,主持协会活动。
民国廿五年(1936年)12月,兼设民众学校,由馆员执教。
民国廿七年(1938年)春,迁沙县,在永安设流通书站。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迁回福州东街原址。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省军管会文教部接管福建省立图书馆。
1952年,改名福建省人民图书馆。
1953年,正式命名为福建省图书馆。
1978年,馆舍面积扩大为10998平方米。
1999年11月,新馆奠基。
1995年10月,新馆建成使用。
2023年4月,湖东路场馆改建竣工,改扩建后面积4.13万平方米。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底,福建省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412万册(件)、中外文电子书刊报4.3万种,数字资源库85个,对外服务数字资源总量累计约835TB[4]。
公共交通
- 地铁:
- 巴士:
- 湖东路总馆:省图书馆站
- 稻田书社分馆:三盛果岭站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