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本和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本和夫(福本 和夫/ふくもと かずお;1894年7月4日—1983年11月16日) ,笔名“北条一雄”,日本战前共产党理论家、经济学家、科技史家、思想史家及文化史家,确立“福本主义”。
生平
1894年,生于鸟取县久米郡下北条村(今东伯郡北荣町) [1],是福本信藏家的三男。先后就读旧制仓吉中学、第一高等学校[2]。1920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
之后,担任松江高等学校教授。1922年,以文部省海外研究员赴英德法留学两年半。在魏玛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在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和德国思想家卡尔·科尔施的指导下,学习马克思主义。
1924年,福本返回日本,于山口高等商业学校任教。返国不久,福本旋即在杂志《马克思主义》上发表〈从经济学批判的角度讨马克思《资本论》的范围〉(経済学批判のうちに於けるマルクスの『資本論』の範囲を論ず),批评先前的日本资本论研究者,如福田德三、河上肇、高畠素之等人。
不久,福本自山口高商辞职,前往东京,致力于重建时被迫解散的日本共产党。1925年,加入佐野学的“共产党重建局”(日语:共産党再建ビューロー)。 另一方面,针对社会主义运动家山川均的〈无产阶级运动方向转换〉(無産階級運動の方向転換),福本于1926年5月在在《马克思主义》发表〈转换不该从山川先生的方向转换论开始〉(山川氏の方向転換論の転換より始めざるべからず)展开批判[2]。随后的〈方向转换涉及的诸过程〉(方向転換はいかなる諸過程をとるか)及〈从经济学批判的角度讨马克思《资本论》的范围〉,福本依照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下的运动法则,展开了“分离‧结合论”,强调分离投机主义右派及中间派,再结合纯化的左派[2][3]。
1925年2月,《马克思主义》上,福本发表《唯物史观的构成过程》(唯物史観の構成過程),攻击河上肇的唯物史观研究方法。
福本批判“山川主义”是“无法明确区分经济运动与政治运动的‘折衷主义’”和“工团主义”,为了将运动发展为政治斗争,必须依据理论斗争,依靠一支激进的先锋队进行理论斗争和政治斗争,自工人外部注入马克思主义意识。 1926年2月12日,发表《社会之构成及其变化的过程》(社会の構成 並に変化の過程)。1926年3月22日,发表《唯物史观和中间派史观》(唯物史観と中間派史観)。1926年5月27日,发表《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経済学批判の方法論)。1926年11月20日,发表《理论斗争》(理論闘争)。福本高举的福本主义风靡一时。
1926年12月,在五色温泉,日本共产党第三回大会秘密召开,重建日本共产党。福本和夫入党,成为中央常任委员、党政治部长,发挥了理论指导者的重要作用。[2]
然而,在共产国际发出的《27年纲领》(27年テーゼ)中,福本主义遭到批判。福本因此失去党内影响力。1928年6月,三一五事件中,福本入狱[4]。 此后,福本在监狱里度过了14年,直到1942年,狱中生活中萌生了研究“日本文艺复兴”(日语:日本ルネサンス)的想法。
战后,福本获释,并休养一段时间。1950年,重返党内活动。
1950年,第二次参议院议员定期选举中,福本作为日本共产党候选人出战鸟取县选区,但落选[5]。
1951年9月,福本因违反占领政策而遭捕,最终不起诉。1950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批判日本共产党和平革命路线引发分裂,是为“50年问题”。福本主张组织“统一协议会”,重组共产党。六全协后,因与党中央的矛盾日渐加深,1958年遭到开除党籍,福本成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者。
此后,福本专心研究农业问题和日本文艺复兴史[6] 。离开共产党后,福本作为科技史家,透过研究近代捕鲸技术构建“日本文艺复兴”理论。狱中期间,福本关注浮世绘与法国印象派间的影响关系,于1955年出版《北斋与印象派、立体派的人们》(北斎と印象派・立体派の人々)[7]。
1983年,福本去世。身后著作集结出版,2011年5月,举行出版完结纪念集会[8]。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