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稻叶鞘腐败病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稻葉鞘腐敗病菌
Remove ads

稻叶鞘腐败病菌学名Sarocladium oryzae),又名稻帚枝霉,最早由泽田兼吉于1920年在台北发现,并于1922年发表[1][2],当时被命名为Acrocylindrium oryzaeSawada[3]。1975年,根据形态学分析,被归入为新属帚枝霉属Sarocladium)。[4]。本种真菌为造成水稻叶鞘腐败病的植物病原菌

事实速览 稻叶鞘腐败病菌, 科学分类 ...

种加词oryzae ”意为“水稻的”。

Remove ads

分类

曾被报导会造成稻叶鞘腐败病的病原菌共有三种:Sarocladium oryzaeSarocladium attenuatumSarocladium sinense。而根据形态及多基因演化树的资料,Sarocladium attenuatum目前被认定为是Sarocladium oryzae同物异名[5][6]Sarocladium sinense的特征是会造成紫鞘的病征,但由于缺乏活菌株标本及基因序列资料,目前尚无法确认其演化关系[7]

生长形态

在麦芽抽出物培养基上培养之本种菌落为棉状,背面会产生鲑红色的色素。分生孢子梗英语conidiophore透明、直立,顶端有数个透明、瓶状的产孢细胞。分生孢子透明、长椭圆形,常常成为一团黏液状,长3.5-7.0 µm,宽0.8-1.5 µm。[4]

病害生态

Thumb
水稻被稻叶鞘腐败病菌感染之病征

叶鞘腐败病在台湾之二期稻作发生较一期稻作严重,主要是二期稻作之生育期温度较高,适合病害发生。发生时会造成叶鞘褐化,当发生在剑叶(最后一片叶子,包覆稻穗)时,可能会造成稻穗腐烂而不稔。[8]在稻田间发现此病害时,时常会发现其同时与稻细螨英语Steneotarsonemus spinki共同存在,因此此病常被认为是两种生物的复合感染。[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