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积善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历史
清治时期,漳州府平和县武圣堡清宁里石绳社心田乡赤岭的赖氏五兄弟——赖云从、赖福、赖荫、赖富、赖养,来北屯二分埔、三分埔开垦[1]。族人赖长荣在二分埔建立宅院怀德堂后,至1924年由赖崇仁另建新的门楼——积善楼[2]。
积善楼是依地理师建议而建于旧门楼的南方[3],名称是勉励子孙行善助人[2][3][4],题有“得主地精华日暖风和光世第”与“锺山川秀气云蒸霞蔚启人文”[5]。后代赖明聪说明,门楼是采潮州作法兴建,建材为清水砖与福州杉,1927年落成,一楼格局为三间空间,墙身承重墙式,再建一层太子楼,有燕尾式屋檐、歇山翘脊顶并装饰花草、镜片等[4]。
积善楼含园地占地约一百多坪[6],曾有水池[5]。门楼后面园地种植五株榕树,代表赖氏五兄弟团结合心[3]。曾有人设案祭拜这些老树,但居民认为不宜而作罢[5]。此外,赖氏一族还在今北屯区河北路建立宗祠,取名“五美堂”作纪念[7]。
Remove ads
随着经济发展,二分埔从农业区变成为商业、住宅区[9]。1979年,怀德堂规划为北屯儿童公园预定地,日后拆毁[2]。公园预定地对面的积善楼,则在1980年划为抵费地[5]。

1985年,专家来到被划为北屯区第四期重划的积善楼后,认为无古迹保留价值,建议台中市政府拆除,应当地民众要求作为平田里集会所及老人休闲中心[6]。原先民意代表想标下此抵费地盖高楼赚钱,被地方人士极力向市府争取保留[5]。1999年4月,积善楼与湖心亭同成为省辖市时期台中市最早登录的市定古迹[10]。2001年7月18日,内政部就九二一特别预算社区更新基金十四亿五千万元的古迹修复经费,编列新台币八十万给积善楼作调查研究规划案[11]。2006年11月27日,所有权人赖明聪将该楼无偿捐赠市府[4]。由钜虹建设认养积善楼与老树,作景观规划[12]。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