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立陶宛赫尔辛基小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立陶宛赫尔辛基小组(立陶宛语:Helsinkio susitarimų vykdymui remti Lietuvos visuomeninė grupė)是苏联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异议组织,于1976年11月由维克托拉斯·佩特库斯、托马斯·文克洛瓦、卡罗里斯·加鲁卡斯、埃塔纳斯·芬克尔什特伊纳斯和欧娜·卢考斯凯特-波什基埃内等五名异议分子受莫斯科赫尔辛基小组启发成立[1][2][3],参加者包括宗教界、民族主义者等不同背景的人士[4],宗旨为监督政府执行保障人权的赫尔辛基协议,发表了许多关于宗教迫害、限制迁徙自由、滥用精神病学、歧视少数族裔、迫害人权活动者等苏联政府侵犯人权行为的文件[5]。
立陶宛赫尔辛基小组遭到苏联政府镇压,其成员被逮捕、拘禁、杀害或驱逐出境。佩特库斯曾计划建立横跨波罗的海地区的反抗组织,但于1977年8月被捕而未果[1],1979年出组织再次活跃[1],但又因成员被捕而中断活动;同年苏联境内的赫尔辛基小组(包括立陶宛赫尔辛基小组)获欧洲安全与合作委员会提名诺贝尔和平奖[6]。1988年组织重启活动[7],参与立陶宛独立运动[8]。1989年立陶宛人权协会成立,赫尔辛基小组的许多成员(包括佩特库斯)均加入[9],但赫尔辛基小组仍持续存在。2014年立陶宛赫尔辛基小组与数个人权组织合并为立陶宛人权协调中心(Lietuvos žmogaus teisių koordinavimo centras)[10]。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