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章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章巽(1914年4月23日—1994年12月),笔名丹枫。浙江金华人,20世纪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交通史、中亚史、中国航海史。
生平
1914年4月23日(阴历三月二十八)出生,笔名丹枫,祖籍浙江省金华县。章巽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个穷秀才,入赘到他外祖父家中,外祖父也是一个穷秀才。两岁失怙,章巽便与母亲和刚出生两个月的妹妹相依为命,并一直寄居在外祖父家。母亲是个知书达理的新时代妇女,不但能够读书识字,还能写旧体诗词。这样,她就在一些乡村私塾和小学里做教师,维持生计,后来长期担任义乌县立女子完全小学校校长,帮助章巽阅读《通鉴纪事本末》。
章巽自幼聪颖,之母亲的精心培育,1923年下半年毕业于浙江义乌第一小学。
1924年(民国13年)考入位于金华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学。
1930年(民国19年)考取浙江大学文理学院。
1930年,因学校发生经费困难,停办部分文科,转学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担任教员的老师中在中国史方面有缪凤林、丁山、朱希祖等几位先生,外国史方面有沈刚伯先生,地理方面有张其昀、胡焕庸两位先生。这些先生们注意史地科学中的人、地、时三个方面和这三个方面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他在民族史方面和历史沿革地理方面养成较高的兴趣。他后来之留心研究中西交通史,实得沈先生之教益。[1]并于1934年毕业。
1934年,在天津南开中学任教一年半,适天津《大公报》招考编辑,便应试考取。此后,在天津、上海、香港《大公报》担任编辑、编辑主任。
1937年底,一段时间兼任国闻周报编辑。
1939年底,经姚绍华介绍,入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担任历史学科编辑一职。
1941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被迫离沪,辗转重庆。
1942年春到达重庆后,章巽为了便于读书,回到已迁往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并在历史系担任讲师,同时协助金兆梓复建了中华书局编辑部门,并将《新中华》杂志复刊,即由章巽、金兆梓及钱歌川共同担负二者编辑之责,其后改任章巽为特约编辑,直至1949年秋。
1943年暑假,因桂林《大公报》的编辑主任乏人,章巽被邀赴桂林任此职。
Remove ads
1944年春,被《大公报》驻美特派员,由于工作清闲,章巽便在纽约附近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听课。
1945年在纽约会晤时任中国驻联合国大会代表团成员的老友胡霖,并时常谈及国事[2]。
先后就学于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以及纽约大学研究院,获有文科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受业于潘脱(Sidney Pajnter)和甘白里尔(J. Montgomery Gambrill)两位教授。后因经济困难,于1947年暑假回国。
1947年,受国立中央大学任聘,担任历史系教授。
1948年5月[3],开始兼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直到1949年。同年,加入上海市历史学会。
1951年因患严重的呕血病由南京上海家中疗养,在顾颉刚先生创办并担任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任特约编辑。
1956年5月,再到复旦大学任职历史系教授。
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究生,接着被任为世界地区史、国别史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
1979年10月,加入中亚文化研究协会。九三学社社员。曾兼任民间事务有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顾问、中外关系史学会名誉理事、《中外关系史译丛》名誉主编,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荣誉会员。
1994年12月于上海逝世。
主要观点
- 在学科建设方面,认为历史地理,尤其是一般的沿革地理,不能认为是历史学里面的上层,而只是沉埋在下部的一部分基底知识而已。但这一部分基底知识对于历史研究学者而言都是需要的,没有它论文就不能把问题说清楚。
- 在“河水重源说”方面,认为中国历史文献中所称“河水金源说”,竟管传说中影响甚大,但事实上并无其事。这-传说的产生,与佛教东传有密切关系、其产生的时间并不太早,当在西汉时佛教东传入中国之后。[4]
论著
- .《外西域之古民族》,载开明书店《学林》第五辑(1941年3月)
- .《从远古到战国时代的海上交通》,载《地理知识》1955年11期
- .《秦、汉、三国时代的海上交通》,载《地理知识》1955年12期
- .《隋、唐时代的海上交通》,载《地理知识》1956年l期
- .《宋、元时代的海上交通》,载《地理知识》1956年2期
- .《元“海运”航路考》,载《地理学报》1957年l期
- .《秦帝国的主要交通线》,载《学术月刊》1957年2期
- .《论河水重源说的产生》,载《学术月刊》1961年10期
- .《夏国诸州考》,载《开封师院学报》1963年1期
- .《记旧抄本古航海图》,载《中华文史论丛》1978年7辑
- .《丝绸之路的西端》,载《世界地理集刊》1981年创刊号
- .《法显和法显传》,载中华书局《中华学术论文集》(1981年11月)
- .《中西交通史概述》(陆上部分),复旦大学对研究生讲稿(1981年)
- .《中西交通史概述》(海上部分),复旦大学对研究生讲稿(1981年)
- .《桃花石和回纥国》,载《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2辑
- .《真谛传中之梁安郡》,载《论坛》1983年4期
- .《大食帝国的东部疆域》(译注),载《中外关系史译丛》第1辑(1984年)
- .《水经注和法显传》,载《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3辑
- .《纪念郑和:通过我国航海发展史的观察》,载《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2辑
- .《我国古代对季风的认识和利用》,在山东长岛海外交通史学术讨论会提出的论文(1985年7月)
Remove ads
- .《世界历史地图》(编译,上古史之部),大中国图书局出版,1952年
- .《世界历史地图》(编译,中古之部上),大中国图片出版社出版,1954年
- .《世界历史地图》(编译,中古之部下),大中国图片出版社出版,1955年
- .《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与顾颉刚教授合编),地图出版社出版,1955年
- .《我国古代的海上交通》,商务印书馆出版,1956年
- .《我国古代的海上交通》,俄文译本,译者Γ. Β. Γреков,莫斯科苏联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1960年
- .《中亚古国史》(编译),[美]麦高文(W.M.McGvern)[著]中华书局出版,1958年
- .《春秋图编稿》
- .《战国图编稿》
- .《西夏图编稿》
- .《中国历代沿海岛屿辑录》,以上四种完成于1957年至1966年
- .《大唐西域记(校点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7年
- .《辞海》中西交通史部分(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79年
- .《古航海图考释》,海洋出版社出版,1980年
- .《法显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5年
- . 《中国航海科技史》(主编),海洋出版社,1991年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