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定海之战

鸦片战争中1840年战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一次定海之战

第一次定海之战是公元1840年(道光二十年)7月,英国远征军攻打中国定海时与清军发生的一场战役,是鸦片战争全面爆发后的第一战。这场战事以定海陷落、英军获胜告终,定海总兵张朝发知县姚怀祥等先后殉国。此战是鸦片战争中清朝第一次丧失领土的战争,它直接导致清朝道光皇帝对外政策的转变[2]:115

事实速览 第一次定海之战, 日期 ...
第一次定海之战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一部分
Thumb
第一次定海之战 英军舰攻击清军的帆船
日期1840年7月5日
地点
结果 大英帝国胜利
参战方

 大英帝国

大清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乔治·懿律
查理·义律
伯麦
姚怀祥(自杀)
张朝发(重伤不治)
兵力
3000 1540[1]
伤亡与损失
伤1人 战死13人
受伤13人[1]
关闭

背景

鸦片战争的远因是中国闭关政策导致中英两国发生外交冲突以及贸易失衡,近因是清政府贸然以强硬手段禁绝鸦片贸易触动了英国的根本利益和外交底线[3]:100英国外务大臣巴麦尊勋爵认为英侨缴出鸦片,无异于被迫纳赎命金,因此要求中国与英国订立贸易条约,以平等地位通商,或割让一个小岛给英国,使英侨能在其国家荫庇下,安居乐业[4]:319。为争取上述要求,英国显示实力,派遣远征军于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开抵中国,鸦片战争(1840至1842年)至此全面爆发[4]:319。海军少将乔治·懿律(George Elliott)被任命为全权公使,其堂弟查理·义律(Charles Elliot)则被任命为副帅[5]:181

战前态势

1840年6月22日起,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伯麦率领船舰从澳门一带水域出发[6]:156,包括军舰16艘、武装轮船4艘、运输舰28舰、陆军4,000人[7]:61。英国的预定战略是将压力施于北方,迫使清政府早日屈服,因此英舰未攻广州,只封锁了口岸[7]:61,随即北上前往浙江[8]:66。英军此举被中国人解读为畏惧林则徐的设防[9]:13,但实为奉行英国政府的北上训令[8]:66

占领舟山群岛是英军北上计划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最大岛屿舟山岛,也是被英军认为是最适于作司令部的地方[10]。舟山位于杭州湾东南,扼江苏浙江福建三省海面,共有大小岛礁200余处,主岛是中国第四大岛。清初康熙帝时,由于对台湾郑氏三藩耿氏作战需要,对舟山作出军政两项决策:军事方面,在舟山设立了定海镇,辖镇标水师一营,共有军兵2,600余人;政治方面,设立定海县,县城在本岛的南端。[6]:157

6月30日,正在巡逻的定海水师发现南韭山岛一带的英军舰队,定海镇总兵张朝发闻讯下令各营师船、兵弁、炮械在定海县城以南的道头一带集结,命将统辖,自己则率领船队出海[6]:157。7月1日,张朝发见英军舰队乘风而行,自忖不敌,随即折返,并向浙江巡抚乌尔恭额、闽浙总督邓廷桢等人汇报[6]:157

作战过程

英军原本的计划是最先进攻舟山,但在此之前,福建厦门率先于7月2日响起炮火声[6]:159。6月30日,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和全权代表义律率领后续抵达的英军北上舟山,准备与伯麦会合[6]:156。7月2日途经厦门时,懿律和义律派一艘打着白旗的船舰前往厦门递送英国外相巴麦尊译文公函,请求转呈道光帝,但守将拒绝,英方更遭到射击,显然中国人未能理解白旗的含义[8]:66[5]:181。双方遂起冲突,中国的炮台和军营多处被毁,兵丁伤亡20余人,英方亦有损失[7]:61闽浙总督邓廷桢上奏道光帝指清兵战胜,夸称“所获夷尸,……当场脔割,悬首炮台,共见共闻”[8]:66

Thumb
7月4日英军司令伯麦(左三)与总兵张朝发(右三)、知县姚怀祥(右ㄧ)在威厘士厘号上会面,郭士立(左四)担任翻译。

英舰继续北上,于7月2日缓缓驶入定海道头港[6]:157。7月4日,英国海军司令伯麦向定海守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投降[6]:158;定海知县姚怀祥闻讯后,在官兵陪同下登上英军旗舰威厘士厘号英语HMS Wellesley (1815),见到了伯麦[6]:158。据清朝文献记载,伯麦向姚怀祥发出照会,要求将定海城池、炮台一律交出,限时“半个时辰”,即1小时;但据英方文献,其本意是指6个小时[11][6]:158。英方军事秘书吉瑟林英语Robert Jocelyn, Viscount Jocelyn记下了姚氏说的一段话,尽管这段话不见于清方的奏折[6]:158

清方则记载,姚怀祥未有答复英方的要求,他返城后立即与总兵张朝发召集文武官员商讨对策,一度在守城策略上发生争执,最后双方决定水陆分守,张朝发将城外各营及水师齐集港口防堵,姚怀祥则率兵千余守城,二人相约死战:“在外者主战,战虽败不得入;在内者主守,守虽溃不得出。”[11]

Thumb
7月5日英舰炮击定海,掩护准备登陆的英军

姚怀祥会见伯麦后,英军将进攻时间推迟了一天[6]:158。7月5日下午2时,英军开始进攻,仅用9分钟便完全摧毁了清军的兵船和岸炮[6]:158;总兵张朝发在英军第一波火炮攻击中便中弹落水,后内渡镇海而不治[6]:159。英国陆军在舰炮的掩护下,乘小船登陆道头港,抢占东侧的东岳山,设置临时炮兵阵地瞄准县城,并向县城攻击前进,惟因天色已晚而停止进攻[6]:158。翌日(6日)清晨,英军再次进攻,至定海城门时,发现守军早已在前夜溃逃[6]:158-159。知县姚怀祥见势不利,投水自尽[6]:159[14][1]

Thumb
英军攻陷定海

在这场战役中,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炮火的清朝士兵,大量临阵溃逃[6]:159。据清方战后调查,参战的1540名清兵中,战死者仅13人,受伤13人;英军方面则全无伤亡[6]:159

后续

第一次定海之战是鸦片战争中清朝第一次丧失领土的战争[2]:115。清朝道光皇帝得知定海失陷后大为震怒[6]:165,他指责林则徐未能堵塞鸦片之弊却又节外生枝[5]:182。道光帝又命令沿海各省“加意防堵”,加强防务[6]:165;又将浙江巡抚乌尔恭额革职,留营效力,调派邓廷桢前往浙江主持军务,并兼任浙江巡抚[6]:166-167

同时,英军在宁波镇海再度尝试投送巴麦尊的公函,但都被拒绝或退回,清朝官员声称不敢将该公函上呈,结果英方迟迟无法将公函交到清廷手中[5]:182[6]:160。英军于是按原计划封锁了厦门、宁波、长江等重要出海口,继续北上[6]:159。8月,英军直逼天津大沽口白河口),道光帝批准直隶总督琦善收下了那封公函[6]:169

道光帝阅读了巴麦尊的照会后完全改变了旨意,即由“主剿”变为“主抚”[6]:172,认为“衅端”无法即时消弭,国家财富经不起消耗;并认为英方旨在通商与诉冤,故只需替换林则徐等人并恢复贸易[6]:176-179。他派出琦善与义律展开谈判[7]:62-63[15],英舰于9月离开白河南下[5]:183。道光帝对琦善的外交手腕大为赞赏,遂任命他为钦差大臣[5]:183,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16]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