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二套人民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二套人民币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发行的。票面打破了第一套的四边框的形式,而是采用左右花纹对称的规格,票面的图案、花边、花纹线条也较之前的鲜明,精密、美观、活泼;其尺寸依钞票面额大小的档次递增。印刷工艺则采用胶凹套印(分币除外)。第二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罗工柳和教授周令钊等。纸币中“中国人民银行”六字及面值文字是由山西阳曲人马文蔚先生所书写。票面上两方印章分别为“行长之章”和“副行长章”。纸币背面印有用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1]

第二套人民币中的硬分币(1分、2分、5分)目前仍在市场上流通,并有新铸币流入市场,其他券别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起,到2007年4月1日纸分币停止流通(3元、酱紫色5元及10元在1964年5月15日停止流通,角币、1元、2元及棕色5元在1998年12月31日停止流通),前后历时52年。

Remove ads

发行背景

由于第一套人民币券别繁多(62种),印刷质量差,破损较严重,且受民国时期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的影响,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过大(最大的达5万元),而单位价值却很低,流通时往往以万元为单位,十分不便。

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的上述不足,提高钱制的质量。1950年7月10日,陈云中央人民政府呈递《关于印铸新币方案》,建议尽快发行新人民币完成币制改革,同时为尽快印刷发行高质量防伪的新版人民币,决定采取100元、50元、10元、5元的大面额人民币请苏联代印40亿元,1元及角币、分币等小面额人民币由中国自己印制方案。中国人民银行于1951年10月把第二套人民币的第二次设计方案和票券设计稿上报到中央。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核并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即人民币上不要印毛泽东主席的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排列应将从右向左改为从左向右的的顺序排列,并提出了许多重要修改意见,如1分券的主景设计中,第二套人民币原来画的汽车是中国装配的美式汽车图样,建议“还是改一下为好,免得外人误会”。根据中央领导的审查意见,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又进行了一轮修改。1952年2月20日,政务院审定了1、2、5分、1、2、5角这六种辅币的图样。与苏联协商取得一致后,1952年4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等在莫斯科与苏联财政部长兹维列夫等就代印人民币展开技术性谈判,至1953年2月初共谈判30余次。鉴于美蒋计划伪造大面额新版人民币扰乱国内金融,1952年10月27日陈云提出不印制发行大于5元的100元、50元、10元三种大面额钞票。1953年2月谈判结束后苏联开始印制3元、5元新版人民币45亿元。1953年9月底至1954年底在满洲里铁路口岸交接给中方,共计9批次。交货方“全苏木材进出口联合公司”,接货方“中国化工杂品进口公司”。3元券每千份68卢布69.5戈比,5元券每千份82卢布68戈比。

后中央政府确定印制10元纸币的风险不大,因此1954年4月12日驻苏大使张闻天、参赞温宁戈宝权苏联财政部长兹维列夫提出“新印10元券2亿张、续印5元券4亿张”。双方商定续印5元券4亿张于1955年内全部交齐;新印10元券2亿张于1956年内全部交齐(费用16747318卢布)。

1955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并回收兑换第一套人民币。折算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10元券于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

中苏交恶后,1964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限期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知》,决定从1964年4月15日开始限期一个月收回1953年版3元、5元、10元纸币。四川省实际上兑换三种人民币票券于1964年9月底截至;但此后仍有农村中的老年人持票要求人民银行兑换,经总行请示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同意,如确实由于某种原因当时未能兑换者,经一定组织证明,可以照顾兑换。兑换时间到一九六五年三月底止。

此后一段时间内,国内还不能具有合格防伪水平的10元纸币,5元纸币就是当时第二套人民币最大的面值。

Remove ads

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发行时间

  • 1955年3月1日:发行了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纸币;
  • 1957年12月1日:发行了10元纸币、1分、2分、5分硬币;
  • 1961年3月25日:发行了1956年版1元纸币;
  • 1962年4月20日:发行了1956年版5元纸币;
  • 1981年7月14日:发行了没有流水号码,只有罗马数字字冠的1分、2分、5分纸币;

概况

第二套人民币面额有(11种):

  • 分币(含硬币):1分、2分、5分;
  • 角币:1角、2角、5角;
  • 元币:1元、2元、3元、5元、10元。

钞票正面图案有:卡车运输机轮船拖拉机火车丰满水电站天安门宝塔山井冈山、各民族大团结图、工农像等;背面主要为国徽等,图案内容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1]

第二套人民币主币最初的设计面额为1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五种,因当时中国大陆实行计划经济,人民购买力低下,货币流通量不高,同时为防止国外进行伪造,经周恩来批示,将面额改为1元、2元、3元、5元和10元。其中3元、5元、10元券是在苏联印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交恶后,因为印版留在苏联,且在新疆市场上发现大量在苏联印制的3元、5元和10元券人民币,为免发生意外,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1964年4月14日突然宣布,苏联印制版3元、5元、10元于4月15日只收不付,至5月15日全部废弃,停止收兑。代之以中国自行印制的5元券。

第二套人民币中,除了3元、5元、10元券以外的其他券种分别自1967年至1973年开始逐渐收回(除分币及苏联印制版外,其余面额纸币于1999年1月1日停止流通)。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交易,金属分币逐渐沉淀于农村,而中国生产金属硬币的能力不足,因此一些城市在1980年代初出现分币稀缺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于1981年7月15日起重新开始发行1953年版1分、2分和5分三种纸币,但是因发行量大而取消了原版分币中的数字序号,只剩罗马数字字冠。

纸分币于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除广东省广州市),而硬分币虽未停止流通,现在亦不常用。

防伪特征

  • 手工雕刻精细;
  • 提高印刷工艺:分币采用胶版印刷,角币采用胶版和单面凹版印刷,元券采用胶版和双面凹版印刷,采用中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具备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反假防伪功能的特点[1]
  • 自该套人民币发行之日起,印制的文字以从左至右书写。
  • 现在使用的这种六个魏隶行名起源于第二套的人民币书法,该题写者马文蔚是应当时他的朋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之邀题写的,20世纪40年代时,正直的马文蔚本来是国民政府财政部的官员,是解放后被中共党员南汉宸策反的。原来第一套人民币的“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共一代元老董必武书写的楷体,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前,南汉宸请示周恩来题字问题,周恩来暗示不采用国家领导人或名人书家笔迹,于是南汉宸就以切磋书法为由,请马文蔚书写了第二套人民币的全部字体(包括元、角、分这些字),并对此保密,马文蔚也心照不宣的领会了朋友的一番苦心,因此直到马被打成右派,第三套人民币发行仍然采用马文蔚的字体至今。南汉宸文革时,至死也没透露这个秘密,而马文蔚也一直尊重朋友的意愿,半个多世纪也没有透露此中原委。直到1984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为了避免有人在题写者问题上以讹传讹,在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鉴定,已经发函确认“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大字乃是山西省阳曲县马文蔚先生书写,为此发给了马文蔚先生二千元人民币润笔费,解决了老人的住房问题,还安排其独生女儿进银行单位工作。
Remove ads

第二套人民币一览表

更多信息 币值, 图像 ...

纸分币于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

Remove ads

更多信息 币值, 图像 ...
Remove ads

元(1953年版)

更多信息 币值, 图像 ...
Remove ads

元(1956年版)

更多信息 币值, 图像 ...

硬币

更多信息 第二套人民币硬币, 图像 ...

曾发行的年号

1分

  • 普遍流通年号(铝铜合金)
    • 1955年
  • 普遍流通年号(铝镁合金)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1959年
    • 1961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5年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 1980年
  • 仅发行普制装帧册的年号(未普遍流通)
    • 1981年
  • 普遍流通年号(铝镁合金)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91年
  • 仅发行普制装帧册(未普遍流通)
    • 1992年
  • 仅发行普制与精制装帧册(未普遍流通)
    • 1993年普制
    • 1993年精制
    • 1994年普制
    • 1994年精制
    • 1995年普制
    • 1995年精制
    • 1996年普制
    • 1996年精制
    • 1997年普制
    • 1997年精制
    • 1998年普制
    • 1998年精制
    • 1999年普制
    • 1999年精制
    • 2000年普制
    • 2000年精制
  • 普遍流通年号(铝镁合金)
    • 2000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5年
    • 2017年
    • 2018年

2分

  • 普遍流通年号(铝镁合金)
    • 1956年
    • 1959年
    • 1960年
    • 1961年
    • 1962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74年
    • 1975年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 仅发行普制装帧册的年号(未普遍流通)
    • 1980年
  • 普遍流通年号(铝镁合金)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仅发行普制装帧册(未普遍流通)
    • 1992年
  • 仅发行普制与精制装帧册(未普遍流通)
    • 1993年普制
    • 1993年精制
    • 1994年普制
    • 1994年精制
    • 1995年普制
    • 1995年精制
    • 1996年普制
    • 1996年精制
    • 1997年普制
    • 1997年精制
    • 1998年普制
    • 1998年精制
    • 1999年普制
    • 1999年精制
    • 2000年普制
    • 2000年精制

5分

  • 普遍流通年号(铝铜合金)
    • 1955年
  • 普遍流通年号(铝镁合金)
    • 1956年
    • 1957年
    • 1974年
    • 1976年
  • 仅发行普制装帧册的年号(未普遍流通)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普遍流通年号(铝镁合金)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仅发行普制与精制装帧册(未普遍流通)
    • 1993年普制
    • 1993年精制
    • 1994年普制
    • 1994年精制
    • 1995年普制
    • 1995年精制
    • 1996年普制
    • 1996年精制
    • 1997年普制
    • 1997年精制
    • 1998年普制
    • 1998年精制
    • 1999年普制
    • 1999年精制
    • 2000年普制
    • 2000年精制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