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五共和国 (大韩民国)
1981-1988年韩国政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五共和国(朝鲜语:제5공화국/第五共和國),是大韩民国于1981年至1988年间存在的历史政权。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3年1月8日) |
Remove ads
历史
1979年10月26日,韩国总统朴正熙遭暗杀身亡后,时任国务总理崔圭夏继任总统,不久国军保安司令官全斗焕少将发动双十二政变,全面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崔圭夏其后被迫下台。1981年,韩国进入第五共和国时期,全斗焕展开其单一的七年总统任期[1]。
1987年6月,韩国爆发大规模的六月民主运动。事后不久,时任总统全斗焕钦点的接班人兼总统候选人卢泰愚于6月29日宣布释放包括反对党领袖金大中在内的所有政治异见人士。卢泰愚同时宣布将会举行公民投票修改《大韩民国宪法》,恢复总统和国会的直接选举。10月27日,韩国国会通过了第六共和国宪法,建立第六共和国。12月19日,卢泰愚成为韩国真正意义上首位民选的总统。六月民主运动被视为韩国民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88年2月25日,卢泰愚正式接替全斗焕出任第十三任大韩民国总统,第五共和国结束,同时亦结束韩国近四十年的军事独裁统治,第六共和国成立,韩国正式展开民主化时期。
Remove ads
外交

1981年,韩国取得198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开始谋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改善关系。1983年5月发生中国民航客机被劫持到韩国事件后,全斗焕政府顶住中华民国的压力,对还未建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释放善意信号。1983年9月苏联击落韩国KAL007客机事件后,韩苏关系一度中断。但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双边关系开始缓和。[2]:234-235
全斗焕重视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执政期间他相继出访加拿大、法国、西德等韩国传统友好国家。与此同时,全斗焕政府还积极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除了出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的东盟五国外,他还于1982年8月出访了肯尼亚、加蓬、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的非洲四国,以扩大韩国的影响力,压制朝鲜在国际社会中的空间。1980年6月18日,韩国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而使韩国在中东地区的建交国数量超过朝鲜。与世界第三大产油国的建交也为韩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石油保障。在联合国“韩国问题”一贯保持中立的阿拉伯国家,此后开始在联合国支持韩国的立场。[2]:235
Remove ads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