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等值区域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面量圖
Remove ads

等值区域图(台湾作面量图,或称分级着色图区域密度图,英语:choropleth map[注 1])是一种使用假色的统计专题地图,即:与空间枚举单位(如人口密度或人均收入)中地理特征的聚合摘要相对应的颜色。与空间枚举单位内地理特征的汇总摘要相对应的颜色,例如人口密度平均所得[1][2][3]

Thumb
2011年人口普查中信仰为圣公宗澳大利亚公民比例的等值区域图。

等值区域图能够反映变量在地理区域上的变化情况。热图等值线图也有类似作用,但它们是利用变量来绘制区域,而等值区域图则反之,是汇总并填充预先划定的区域。等值区域图可能是使用最广泛的假色地图,因为统计数据(由政府部门或其他机构发布)通常都是按行政区划或国家发布的,因此能较容易地用地理信息系统电子表格等电脑软件绘制。

历史

Thumb
1826年Dupin绘制的法国识字率地图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等值区域图,是1826年由夏尔·迪潘男爵(Baron Pierre Charles Dupin)绘制的法国分基础教育地图。[4]不久后,法国出现了更多不同的“着色图”(cartes teintée),来反映教育、疾病、犯罪和人居环境等“道德统计指针”。[5]:158随着各国人口普查的进行,人口统计数据变得更易获得,等值区域图很快在多个国家流行起来,其中最早是爱尔兰于1841年人口普查的官方报告中使用了等值区域图。[6]1850年,彩色平版印刷术普及后,越来越多等值区域图采用彩色着色。[5]:193

英文的“choropleth map”(等值区域图)一词于1938年由地理学家约翰·柯特兰·赖特英语John Kirtland Wright创造,并于1940年代起在制图家中得到广泛使用。[7][8]此外也是在1938年,格伦·托马斯·特瓦沙英语Glenn Thomas Trewartha介绍这种图时称其为“ratio maps”(比率图),但该叫法并未得到普遍认可。[9]

Remove ads

结构

等值区域图融合了两套数据:将地理空间划分为“区域”的空间数据,以及某个变量在每个区域内汇总得到的统计数据。对于这两种数据如何在等值区域图中相互作用,有两种概念模式:其一是“区域主导”的,区域(通常是已有的行政单元)是统计资料收集统计的单元,这些资料就包括用于制图的数据;其二是“变量主导”的,将变量视作一种地理现象,对应着现实世界的空间分布,而区域的划分仅仅是基于数据分布的技术操作。[10]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