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管形钩口线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管形钩口线虫学名Ancylostoma tubaeforme)是一种钩虫,在世界范围内感染[1]感染可通过皮肤穿透、摄入受感染的宿主(如鸟类)或直接食用生物体而发生。管形钩口线虫和巴西钩口线虫是感染猫的两种最常见的钩虫,会导致贫血并损害免疫系统。[2]

事实速览 管形钩口线虫,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形态学

管形钩口线虫的身体长度在7到12毫米之间。[3]

信号

管形钩口线虫感染可能导致皮肤炎[4]贫血[5]失重、[5]和肺部病变[4]

生命周期

管形钩口线虫幼虫可通过口服或通过皮肤损伤感染宿主。

宿主摄入的幼虫通过食道进入胃部。从那里,它们钻入十二指肠的内壁,并发育成成年形态。然后成年钩虫钻回胃内壁,将卵子释放到胃肠道中。

通过穿透皮肤感染宿主的幼虫首先通过肺部、气管向上和食道向下迁移到胃部。从那里,幼虫发育成成年钩虫,钻回胃壁,并将它们的卵子释放到胃肠道中。[5]

潜伏期,即从感染到可以检测到幼虫的时间,为22至25天。[4]

诊断

管形钩口线虫感染的诊断是通过常规粪便浮选来完成的。[4]

治疗

感染通常用口服驱虫药(如芬苯达唑)或局部治疗(如塞拉菌素)治疗。[4]

参见

  • 猫科动物人畜共通传染病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