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筛虾科
放射齿目的一科史前节肢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筛虾科(学名:Tamisiocarididae)是节肢动物、恐虾纲、放射齿目里的一科。[1]这一科都是以浮游生物为食。[1][2] 分布在美国、澳洲和中国的寒武纪海洋。[1][2][3][4]大多数的标本都只有保存头部的前附肢而已,但有一些有发现眼睛或头部骨片等其他结构。[1][5]一般认为,这一类奇虾受波托米阶末期灭绝事件影响导致的莱得利基虫目三叶虫类和部分浮游生物的灭绝影响而过早灭绝。[6]
Remove ads
命名
“Tamisiocarididae”是由此科的模式种-筛虾的学名来命名的,由拉丁文“tamisium”和“caris”,意思为过滤的螃蟹。[7]旧称作鲸虾科(Cetiocaridae),由雅各布·温瑟尔(Jakob Vinther)命名,名字是“cetus”(鲸鱼)和“caris”(螃蟹)合成[1],但是这违反了国际动物命名规约第29.1和29.3条,认定该名为无效的名字,因为科的名字应是由模式属来命名。[8]直到2019年史蒂芬·帕茨和艾莉森·C·戴利两人重新发表并更名为筛虾科。[9]
分布
筛虾类主要分布于现今亚洲、美洲和大洋洲,寒武纪时期的劳伦大陆(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和格陵兰)和扬子克拉通(中国南部)。[10]生存年代从寒武纪第三期至寒武纪第四期。[10]
分类
2022年,约瑟夫·莫伊休克(Joseph Moysiuk)和吉恩-贝尔纳·卡隆(Jean-Bernard Caron)提出的系统发生树里,比较了筛虾科物种的型态与现今的真节肢动物(Euarthropod)关系较近的物种,发现真节肢动物比起其他奇虾还要更为亲近筛虾科,更而提出筛虾科的物种可能是最早的奇虾;并与后来演化成抱怪虫科、奇虾科和赫德虾科的演化支为姊妹群。[12][13]同年,曾唅等人在论文中提到放射齿目有两个分支:一个是赫德虾科,另一个为非赫德虾科(抱怪虫科、奇虾科和筛虾科),分支点为开拓虾属。[14]
资料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