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红鞋 (童谣)

日本童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红鞋(日语:赤い靴あかいくつ Akai kutsu)是一首发表于1922年的日本童谣,由野口雨情作词、本居长世日语本居長世作曲[1]。2007年,该歌曲被选入《日本之歌百选日语日本の歌百選[2]

歌谣背景

通行说法

一般认为,《红鞋》的诗词改编自真实故事:1907年,作者野口雨情在札幌的北鸣新闻社工作,期间与铃木志郎、岩崎加代结识。而岩崎加代的女儿佐野贵美(1902年7月15日-1911年9月15日,“佐野”为户籍上的姓氏,也是岩崎加代继父佐野安吉的姓氏)则被认为是诗中“红鞋女孩”的原型。岩崎加代于1884年出生在静冈县有渡郡不二见村日语不二見村,5岁时父亲逝世,由母亲与继父抚养。她曾在山梨县做纺织女工,后于1902年未婚先孕,独自回到故乡,生下佐野贵美。1903年,她移居函馆,而后在留寿都村平民社农场从事开垦工作,后与铃木志郎在1906年结婚。1905年至1907年期间,由于开垦工作过于艰苦,岩崎加代没有精力抚养佐野贵美,只得把她送由美国传教士查尔斯·休特日语チャールズ・ヒューエット夫妇抚养。后来,由于罹患肺结核,休特夫妇无法将佐野贵美带到美国抚养,只得把她安置到东京麻布的永坂孤女院(由日本基督教团鸟居坂教会日语鳥居坂教会主办)。1911年秋,9岁的佐野贵美因病夭折,葬在青山灵园。然而岩崎加代对此却毫不知情,始终以为佐野贵美随休特夫妇前往美国生活。[3][4]

将女儿送予他人抚养后,岩崎加代与铃木志郎继续在平民社农场劳作。1907年平民社农场解散后,二人搬到札幌居住,铃木志郎也进入北鸣新闻社工作,从而认识了野口雨情。据称,野口雨情得知佐野贵美的故事后,便以此为题材,创作了《红鞋》的诗词,并于儿童杂志《小学女生》1921年12月号发表。1922年8月,本居长世日语本居長世为该诗谱曲,并发表于1923年1月的《本居长世作曲 新作童谣 第十集》。[3][4][5]

1973年11月,一位老妇人向《北海道新闻》晚刊投稿,声称她的姐姐是“红鞋女孩”的原型。这位家庭主妇指出:她的姐姐在明治末期成了美国传教士的养女,前去美国生活,但几年后就去世了,至今仍找不到墓地;而她的父亲铃木志郎与野口雨情是报社的同事,二人曾一同租住在札幌郊区的一栋大房子,期间她的母亲向野口雨情的妻子提过姐姐的事情,野口雨情因此写下《红鞋》。读到这篇投稿后,北海道电视台的制片人菊地宽对此颇感兴趣,决定调查“红鞋女孩”原型的生平。为此,他走遍日本,甚至前往美国探查,终于在1978年11月发表纪录片《记录:穿着红鞋的女孩》[6]。在这部纪录片中的结尾中,向《北海道新闻》投稿的老妇人随着节目制作组前往青山灵园,在佐野贵美的墓前伫立、哀悼。1979年,菊地宽的纪实文学作品《穿红鞋的女孩》在现代评论社出版。其后,“红鞋女孩的原型是佐野贵美”的说法逐渐成为定论,为大众接受,多个相关雕像也在日本各地树立起来。[5][7]

Remove ads

社会主义隐喻说

1986年,岩崎加代与佐野贵美的“母子像”在静冈县日本平立起,小说家阿井涉介日语阿井渉介静冈放送委托,为纪念节目《流浪之诗・穿着红鞋的女孩》撰写剧本。在写作过程中,阿井涉介开始怀疑菊地宽提出的观点,最终在2007年出版《捏造的形象:未曾被穿的红鞋》一书,批驳通行说法,具体观点如下:

  • 菊地宽声称佐野贵美的生父姓佐野,但这一说法毫无依据。贵美在户籍上的姓氏之所以是“佐野”,可能是因为“将私生子女计入祖父(即岩崎加代继父)户籍名下”的惯例。
  • 根据通行说法,佐野贵美的养父母是美国传教士查尔斯·休特日语チャールズ・ヒューエット夫妇,然而休特夫妇虽在北海道传教,但与佐野贵美并无交集。事实上,早在1904年或1905年,佐野安吉便将2岁的佐野贵美寄养在东京的孤儿院,直到其因病早逝。而“佐野贵美被传教士夫妇收养”则是佐野安吉为安抚岩崎加代,亲自编造的善意谎言。
  • 尽管铃木志郎与野口雨情确实认识,但他们之间大概率只有工作往来。哪怕二人关系确实亲密,岩崎加代与野口雨情夫妇并无太多交谈的机会,她也不太可能向外人讲述自己年少时生下私生女的事实,故“野口雨情得知佐野贵美的事情,写下《红鞋》”的说法并不真实,不过岩崎加代的确向自己的女儿表示“雨情先生将贵美写进诗里”。

阿井涉介批评了菊地宽以个人想象填补采访空缺的做法,并援引野口雨情之子、文学评论家野口存弥日语野口存彌的说法,指出野口雨情的所有童谣都没有任何明确的人物原型。他还认为《红鞋》应当与野口雨情的另外一首诗《红货车》结合理解,指出《红鞋》蕴含空想社会主义受挫的隐喻。 学者长久保片云也认同社会主义隐喻说法,并指出“《红鞋》一诗投射了野口雨情堂兄弟们的身影,他们信奉社会主义,从横滨出发,前往被视作自由之地的美国”。野口雨情的孙女野口不二子亦表示:“《红鞋》可以看作是以社会主义者野口茂吉(野口雨情堂弟,1905年自横滨到美国)为蓝本创作的”。

2003年2月,著名广播作家永六辅在电视节目NHK人间讲座日语NHK人間講座中声称“《红鞋》的‘红’其实是指苏联,野口雨情在歌里唱的是‘那个苏联、那个社会主义不到底跑哪去了’,但为了逃避治安维持法的审查,他运用了隐喻。”对此,作曲家江口浩司日语江口浩司质疑称,《治安维持法》于1925年推行,远晚于创作时间(1921年)。另外一名作曲家椙山浩一更是指责永六辅将野口雨情的经典名作曲解成反日作品。文学研究者西条和子肯定了通行说法,认为永六辅将“红”解读成“苏联”过于牵强。

文本内容

更多信息 日语原文, 中文翻译 ...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