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紫柏真可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紫柏真可(1543年—1603年),明代江苏人,俗姓沈,法名达观,中年后改名为真可,号紫柏老人,后世尊称他为紫柏尊者,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明末四大高僧 |
莲池祩宏 |
紫柏真可 |
憨山德清 |
蕅益智旭 |
年谱
真可祖籍江苏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幼年时举家迁移至江苏吴县太湖畔。父亲名沈连,字季子。至五岁时仍不会说话,后遇到一名异僧,预言他将来将会出家,之后他才开始会说话[1]。
十七岁时,仗剑远游。至苏州闾门,因大雨,遇到虎丘僧明觉。在虎丘山寺,夜听明觉诵八十八佛名,隔日清晨,便向明觉要求出家,出家当夜起,即静坐到天明,一生胁不至地,修行不倒单。当时明觉想为寺院铸造大钟,真可即只身至平湖,募到生铁万斤,成就铸钟一事。
真可性格刚烈,出家后,见僧人喝酒食荤,即当场喝斥:“出家儿如此,可杀也!”[2]二十岁受具足戒后,见《华严经》,在武塘景德寺闭关读书三年,之后辞别明觉,开始他行脚修头陀行的一生。他一日行二十里,即使脚疼痛不堪,仍然以石砥脚,继续行走[3]。在行脚途中,因为听到张拙〈见道偈〉而悟道[4]。曾经在相山精研法相宗,后至北京法通寺,参学于遍融长老,依止于门下九年。
万历七年,真可与浙江嘉兴县知府陆光祖等人发愿刊刻《大藏经》,并亲自募集资金,最终于万历十七年正式于五台山开版,这也就是后世所知的《嘉兴藏》。在他行脚所经之处,他也努力复兴寺院,见到土豪地主强占寺院时,也不避官司缠讼。自嘉兴楞严寺始到归宗云居为止,一生复兴了十五座寺院。
万历十四年,憨山德清法师写信请他至牢山一谈,两人相会于牢山山脚即墨城中,从此成为至交[5]。万历二十三年,德清被诬以“私创寺院”的罪名而入狱,遭流放岭南。他曾说:“老憨不归,则我出世一大负;矿税不止,则我救世一大负;传灯未续,则我慧命一大负”[6]。为了营救憨山与要求朝廷停止征收矿税,他不停奔走在京师各界,引起当权者的注目。弟子劝他离开京师避祸,他说:“吾当断发,已如断头,今更有何头可断!”
万历三十一年,因为朝廷立储的问题,引发第二次妖书案[7],真可受牵连,遭东厂逮捕,入锦衣卫,刑部官员诬定为妖书作者。真可深深感慨:“世法如此,久住为何?”,于十二月十七日辰时,沐浴端坐,数称毗卢遮那佛而逝[8]。
弟子依照其遗言,将他的遗体安放在北京城西郊的慈慧寺。万历三十二年京城大水,弟子将他的遗体移至径山寂照庵,后又因塔进水,移至开山,肉身经十三年不坏。万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由憨山德清举行荼毗仪式,将他的舍利供奉于径山文殊台,世称紫柏塔。
Remove ads
著作
真可的著作不多,收录于《长松茹退》、《紫柏尊者全集》及《紫柏尊者别集》之中。
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