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紫云村
中华民国嘉义县竹崎乡辖下一里行政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 | 此条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9年1月6日) |
此条目或其章节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19年1月6日) |
紫云村是中华民国台湾嘉义县竹崎乡辖下的行政区。位于嘉义县东北方,西邻竹崎乡鹿满村、湾桥村,南邻竹崎乡昇平村,东邻竹崎乡义隆村、内埔村。
面积约 3.2574平方公里,行政区包含16个邻、482户、人口数1643人。碧山岩、紫云童玩馆为该村景点。
Remove ads
地理
聚落历史
目前区域由田洋、菜堂、鹿寮堀、橄榄脚、瓦窑、大竹围、公馆仔、柑宅仔、过溪仔、土虱瓮、崁脚、坑口、头前厝等多个聚落组成。[1]
教育
本区域内无设立国中小,国小学区为鹿满国小和内埔国小;国中学区为竹崎高中国中部和昇平国中。[2]
鹿满国小创立于1909年,创校之初称为“鹿麻产公学校”。1941年,台湾政权从日本政府改为中华民国政府时,改名为“鹿麻产国民学校”。1950年,因行政区域调整,改名为“嘉义县竹崎乡鹿满国民学校”。1968年因台湾延长义务教育,改名为“嘉义县竹崎乡鹿满国民小学”并沿用至今。[3]
内埔国小创立于1939年,其前身为建立于1921年的“鹿满公学校内埔仔分离教室”,1923年正式成立“鹿满公学校内埔子分校”,1939年独立为“内埔公学校”。1945年,改名为“台南县竹崎乡第三国民小学”。1946年,因更改行政区域,改名为“台南县内埔国民学校”。1950年,改名为“嘉义县竹崎乡内埔国民学校”。1968年因台湾延长义务教育,改名为“嘉义县竹崎乡内埔国民小学”并沿用至今。[4]
竹崎高中国中部创立于1957年12月1日,出名为“嘉义县竹崎初级中学”。1968年,胎湾开始实施九年义务国民教育时,改称“嘉义县立竹崎国民中学”。2005年成立高中部,转型为完全中学,并改名为“嘉义县立竹崎高中”。[5]
昇平国中创立于1972年,命名为“嘉义县立昇平国民中学”。[6]
文化资产
主祀神明为观世音菩萨,陪祀神明为土地公与注生娘娘,建立于1933年。逢农历正月时五日进行绕境,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时举行观音佛祖圣诞祭典。[7] [8]
景点
紫龙山步道位于嘉义县竹崎乡紫云村碧山岩寺庙后方,全长约1.6K,最高点与最低点垂直距离80米,步行一周只需40至60分钟,途中有几个展望点,可以下瞰鹿满、紫云村,及竹崎市区风光。[9]
位于竹崎乡紫云村,原是前乡立托儿所的闲置空间,里面收藏200多件古早童玩可以让参观者免费试玩,并写有相关的介绍,特别是可以知道童玩旧时的闽南语称呼。[10]
位于坑口的一处杂草丛生的空地,地处村道旁。社区居民首座的休闲公园,内有先民时期的石磨与石臼供人体验。[11]
又称瓦窑公园,位于坑口旁。占地广大;内有适合成人的运动设施及基本游乐设施。其中座落瓦窑聚落的古井有别一般古井的淡水,水质是咸的。紫云部落曾以“斩断龙”的乡野传说来解释此事,传说认为故事中断掉的龙尾巴传说就是落在此处,并泄了一泡龙尿,所以井水才会变咸。[11]
位于菜堂地区,旧时刘家聚落的典型农村三合院建筑,外观维护完整。座落倚山傍水,视野辽阔。是刘家祖先在清朝从大陆福建移居台湾时所兴建,左右共有七落厢房(护龙),至今仍保留古朴典雅形式。当年台视连续剧“老师,老师”,即在此拍摄的。以阶梯式的方式建置,“护龙”建筑小径宽敞,环境清幽,排水系统良好。建筑与门窗采用桧木搭建,窗户开启是以推拉闭合方式,与今不同,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目前经家族会议同意,无偿提供其中一排“护龙(厢房)”四个房间,供社区规划为先民生活文物馆,保存老屋的炉灶、桌椅等先民生活用具。 紫云社区为传统农业村落,因此农村文化资源丰富且富含历史元素,几乎每一聚落都保存有三合院建筑,如瓦磘萧家、大竹围林家、菜堂刘家、坑口萧家、邻家、橄榄脚萧家、乾宅萧家与过溪林家等,其中尤以菜堂刘家的三合院保存得最为完整。其格局为一落正厅,左右两旁各有三落厢房(俗称护龙),院前尚有一方池塘,颇有江南水乡庭院的秀丽风姿。三合院依山坡地形逐级兴建,第一层为广场,第二层为花园与池塘,第三层方为主体院落建筑,是十分具特色的石阶三合院。[11]
Remove ads
连结鹿满社区与紫云社区的自行车道,经大竹围聚落原有的活动中心为起始点,沿路经过桥凉亭、童玩馆、童玩体验公园连结橄榄脚生态文物园区。[11]
橄榄脚是紫云社区最大聚落,保有早期农村建筑及彩绘童趣的墙壁,有紫云文物宝库支撑。沿途有以萧氏公厅的民家房屋为中心向外扩展的护龙,建筑时代不一,正好可叙述台湾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园区有“古亭巷”、“谷亭畚”、“土角厝”等特别文物展示区。[11]
日月塘是进入萧家公厅之路旁及萧家公厅正前方的两个相连的水塘。面积较大位于萧家公厅正前方的是日池;路边呈半月形的是月池,上下两池塘相连,构成日月形状殊属少见,经社区改造后原荒烟漫草变成亭宇楼阁,可欣赏池中的锦鲤。旧时功能为供当地农家眷养鸡鸭禽类,和雨季调节水源之用。[11]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