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结头份社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结头份社区位于宜兰县员山乡东部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北接同乐村,东接宜兰市,东南隔宜兰河接员山村,西临永和村,西北面为枕山村。

历史

结头份在日治时期的行政区域名称为“结头份庄”,民国39年因行政区域调整,改名为“头分村”,因此又称结头分,代表是第一个被分割出去的,与结头份原地名的意义相差太远,居民更认为既少了代表土地的“结”,又少了“人”字边 的“份”,无法和当地发展历史连结,并于2012年正名为“结头份”[1]

社区组织

创立于1993年,由地方志工组成,以发展本地歌仔文化、特色产业、社区治安、人文教育、环境景观、环保生态为重点,积极投入社区发展营造工作,为创造社区亮点,凝聚社区居民向心力,参与营造员培训、林务局植树绿美化、社区林业计划、农村再生计划、社区规划师、低碳示范社区计划、社造3.0计划、关怀据点等一系列的课程中,改善及营造社区脏乱点,让社区历史与特色重现。[2]

社区特色

  • 老歌仔:又称本地歌仔[3],本地歌仔的源始于结头份,本地有棵茄冬树,当地人尊称为“大树公”。日治时期,相传欧来助先生,闲农的时候会在结头份大树公自编自唱,以“落地扫”[4][5][6]的表演方式即兴演出。[7]
  • 李家古井:清朝道光年间开凿的古井,提供附近居民使用,古井和古厝随着口的外移跟着荒废,环境脏乱且杂草丛生。为使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得以保存,借由社区团体的规划与挽起袖子不辞辛劳地逐步整理环境,逐渐将古井与古厝恢复昔日风貌。[8]
  • 挽面阿嬷ㄟ结福路:村内有位“挽面阿嬷”,平时会到附近的土地公庙拜拜,但通往土地公庙的路为三十公分的田埂小路,因此社区辟了一条路为结福路,并将土地公庙改名为结福宫。[9]
  • 低碳学习工作坊:早期结头份以种植竹笋、稻米为主要经济作物,并透过社区规划师的规划,做空间改善,将每年砍伐的大量废弃老竹打碎,混和附近居民的家庭厨余,置于厨余机一起发酵三个月,形成有机环保的培养土;雨水回收系统、太阳能发电设备、生态环保厕所、阿嬷ㄟ灶脚等环保设备、运用循环经济的概念、大量减少碳足迹,达到低碳环保维护生态环境。[10]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