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泡沫经济
投機驅動的價格非常高的經濟現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经济泡沫(亦称为投机泡沫或金融泡沫)是指资产的当前价格远远高于其内在价值的时期,而所谓内在价值,是指由其长期基本面所能合理支撑的估值。泡沫的成因可能包括对增长规模和可持续性的过度乐观预期(如“互联网泡沫”),以及认为在投资决策中内在价值不再重要的观念(如“郁金香狂热”)。泡沫现象曾出现在几乎所有资产类别中,包括股票(如“咆哮的二十年代”)、大宗商品(如“铀泡沫”)、房地产(如2000年代的美国房地产泡沫),甚至某些小众资产(如“加密货币泡沫”)。泡沫通常是由于市场中的流动性过剩,和/或投资者心理变化所导致。大型的跨资产泡沫(如1980年代的日本资产泡沫与2020至2021年的“万物泡沫”)则常被归因于央行流动性的推动(例如美联储“看跌期权”的过度使用)。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5月23日) |

在泡沫的早期阶段,许多投资者并未意识到正在形成泡沫。人们注意到价格持续上涨,并常认为这种上涨是合理的。因此,泡沫往往只有在其“破裂”并导致价格暴跌之后,才被明确识别出来。[1]
Remove ads
简介
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的投机活动所支撑。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经济学上称之为“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常会由于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预期或者神话的破灭,而导致资产价值迅速下跌,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泡沫破裂。20世纪出现过多次泡沫经济浪潮,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日本80年代广场协议引发的泡沫经济。其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等领域大幅投机炒作上涨达四年。但是一旦泡沫经济破裂,其影响将波及到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产业甚至国际经济的走势。[1]
大幅短期衰退的可怕在于各项资本投资标的物都出现了大量来不及脱身的“套牢族”,例如日本的泡沫崩坏从房屋、土地到股市、融资都有人或公司大量套牢破产,之后产生的社会恐慌心理使得消费和投资紧缩的乘数效应,不只毁掉泡沫成分也砍伤了实体经济,且由于土地与股市的套牢金额通常极大,动辄超过一个人一生所能赚取的金额,导致许多家庭悲剧,所以这四年爆起爆落的经济大洗牌等于转移了全日本社会的大笔财富到少数赢家手中,而多数的输家和高点买屋的一般家庭则成为背债者,对日后长达一代人的日本社会消费萎缩经济不振种下了因子。[2]
泡沫经济的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对特定商品或者资产的投机活动,引发商品快速通货膨胀,商品价格快速的上涨。第二阶段是商品的价格飙升吸引了大量的人关注,引起更多投机者的加入,商品价格持续攀升,人们相信无论价格多高,总有人会购买。第三阶段就是市场无法支撑商品,泡沫破裂,商品的市场价值开始衰退。最后会导致财务问题、经济萧条、通货紧缩、价格崩盘。大多数发生泡沫经济的历史案例都是由特定的商品价格快速通胀和投机活动相辅相成做为开端。[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房地产持续走热,对此,许多国际经济学者如格林斯潘、井坂忠明皆认为这是新一轮泡沫经济的开始,中国政府对此说法并不同意。[4]
20世纪的泡沫经济往往在各国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之后纷纷破裂。
Remove ads
在泡沫经济环境中,资产价格因为投机者为了追求利润盲目追高的行为造成价格膨胀到超过资产未来所有预期收益的价值总和或是资产的总价值,并且其价格的变化往往是暴涨的形式,此时形成资产泡沫。在泡沫经济破灭后,投机者害怕亏损恐慌杀低的行为会让资产价格暴跌到低于资产未来所有预期收益的价值总和或资产总价值,资产价值因为资产价格崩跌出现资产价值全面缩减,此时资产泡沫破灭。
泡沫经济现象在泡沫破灭的资产价格崩跌后,便无法再涨回到暴涨时的价格高点;商业周期与泡沫经济不同之处,在于商业周期时期是因为供需变化造成资产的价格涨跌,并且在需求复苏时,跌落的价格可能回到先前的高点。[6]
股权泡沫的特征是有形投资和满足高需求合法市场的不可持续愿望。这种泡沫的特点是流动性容易,有形和实际资产以及实际的创新可以增强信心,例如郁金香狂热、 .com泡沫等。
债务泡沫的特点是无形或基于信贷的投资,在不存在的市场中,几乎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这些泡沫没有实物资产的支持,其特点是轻描淡写的贷款,希望能返还利润或证券。 当政府不再维持法定货币时,这些泡沫通常以债务通缩结束,导致银行挤兑或货币危机。 例如,二十年代咆哮的股票市场泡沫(导致大萧条)和美国房地产泡沫(导致大萧条)。
世界各国的泡沫经济
- 17世纪 荷兰发生郁金香狂热。
- 17世纪 日本江户时代的元禄泡沫经济。
- 18世纪 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泡沫经济。
- 18世纪 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经济(南海泡沫事件)。这次事件成为泡沫经济的语源。
- 20世纪20年代 美国泡沫经济。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大量欧洲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国股价飞涨。之后黑色星期二爆发,美国泡沫经济破裂,导致1929年到1930年代的大萧条,1929年到1933年间道琼斯工业指数最大跌幅来到90%。
- 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全球股灾,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天跌幅达到22.6%
- 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日本的日经指数经过1987年全球股灾后恢复,但是到了1990年1月到10月日经指数离最高点跌幅最大来到48%。台湾的股市也经历由12,682高点跌落到2,485点,跌幅达到80.4%。[5]
- 1994年 墨西哥为主的中南美洲泡沫经济
- 1997年 亚洲金融危机
- 1999年 - 2000年 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
- 2007年 - 美国为主的全球金融海啸经济 - 次贷危机
- 2015年 - 2015年中国A股暴跌事件[1]
- 2021年 - NFT炒作泡沫[7][8]
Remove ads
参考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