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绿小舌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绿小舌菌(学名:Microglossum viride)是小舌菌属的一种真菌。其种小名viride来自拉丁文的viridis,意为绿色。绿小舌菌最早于1794年由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描述发表,当时归入地舌菌属中,学名为Geoglossum viride,1879年改归入小舌菌属[1]。
Remove ads
外形

绿小舌菌的子实体高1.5-5公分,呈深绿色至蓝绿色(可能褪色成灰绿色或橄榄绿色),为其重要的鉴别依据。顶端可产生产生子囊孢子,宽3-6毫米,长8-20毫米,呈棒状至纺锤状,有一纵向的凹痕;下方的柄状构造粗2-3毫米,其上有小鳞。子囊没有囊盖(operculate),子囊孢子为表面平滑的长椭球形,透明无色,长13-20微米,宽4-5.5微米[2],有0-4个隔膜[3]。
相似物种
传统上,绿色的小舌菌属物种都被认为是绿小舌菌,近年来有许多类群基于型态与分子证据被独立为新种。2014年,Microglossum griseoviride被独立为新种,其种小名意为“灰绿色”,除了孢子大小等显微特征外,此新种的外观与生存环境也与绿小舌菌稍有不同,与绿小舌菌的橄榄绿色相比,其颜色较接近灰绿色、蓝绿色等冷色调的绿色,且生长的环境与绿小舌菌的相比较为干燥[4]。除此之外,还有M. parvisporum[5]、M. clavatum、M. truncatum、M. pretense与M. tenebrosum等若干类群也因子囊孢子、子囊与侧丝的形状与大小、型态与分子证据,以及子实体的颜色等而被独立为新种[6]。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