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互联网权利法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互联网权利法案,又称“互联网上的人权法案”,为巴西意大利部长级官员发起的法案,旨在界定在互联网上人权的基本保障。[1][2]

虽然都关注在人权议题上,互联网权利法案不同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权利法案在于其并非国内法或宪法,而是透过互联网治理论坛多边关系人(Multi-Stakeholder)模式,邀请民间社会、非政府组织公民团体、各国政府、与业界讨论一个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可以框架和强制执行的基本权利的法案。[1]

目前该法案仍在起草及征求意见阶段,正式文件乃由巴西文化部长及意大利传播部副部长所共同签署的宣言稿[3]为主,主要针对以下议题保障基本权利:

  • 隐私权(privacy)
  • 资料保护(data protection)
  • 言论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
  • 普遍进用(universal access)
  • 网络中立(network neutrality)
  • 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
  • 全球结点可达 (global reachability of all Internet nodes)
  • 使用公开格式和标准(the use of open formats and standards)
  • 知识的公众近用(public access to knowledge)
  • 创新的权利(right to innovate)
  • 其他市场导向原则(market-oriented principles such as the right to a fair and competitive online market, and consumer rights)

不同于传统法案,此法案定义为一项持续进行的过程,一个动态的联盟,并且是建立在现有的基本权利,而非重启现有的权利宣言或法案。

同样是关于互联网上的人权,美国国会起草的为美国国内法草案2006全球在线自由法案[4],旨在“促进互联网的言论自由,保障美国商业不受威权外国政府的胁迫,及其他目的”。

Remove ads

相关媒体报导与中国互联网

英国BBC及卫报的相关报导,皆提及此法案对中国可能有的正面影响[5][6]

参考来源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