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红梅花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红梅花雀(学名:Amandava amandava)是梅花雀科红梅花雀属的一种。它分布于热带 亚洲 的开阔田野和草原,因雄鸟繁殖季节的鲜艳羽毛而受欢迎,常被饲养为笼鸟。它们在印度次大陆的季风季节繁殖。种名 amandava 和俗名 avadavat 源自印度 古吉拉特邦 的 艾哈迈达巴德 市,这些鸟曾从该地出口到宠物贸易市场。[2][3]


Remove ads
分类
红梅花雀首次由瑞典博物学家 卡尔·林奈 在1758年的《自然系统自然系统》第十版 中根据 二名法 描述,命名为 Frigilla amandava。[4] 林奈的描述基于英国博物学家 伊莱亚萨·阿尔宾 在1738年所描述和绘制的“Amaduvads Cock and Hen”。[5] 林奈指定其 模式产地 为东印度,但在1921年由 E.C.斯图亚特·贝克 将其范围限制在 加尔各答。[6][7] 现今,该物种被归类于由英国动物学家 爱德华·布莱思 在1836年引入的属 红梅花雀属(Amandava) 中。[8][9]
红梅花雀曾被让·德拉库尔归类于梅花雀属(Estrilda) 属。这一分类曾被沿用一段时间,但形态学、[10] 行为学、生化[11] 和DNA研究如今支持将它们分离到红梅花雀属。[12][13][14]
Remove ads
描述
这种小型雀鸟易于辨认,它们有圆形的黑色尾巴和季节性变红的喙。尾上覆羽呈红色,繁殖期的雄鸟上半身大部分为红色,除了黑色的眼线、下腹部和翅膀。红色的身体和翅膀上有白色斑点。非繁殖期的雄鸟颜色较暗淡,但仍保有红色尾上覆羽,雌鸟则颜色更为暗淡,羽毛上的白色斑点较少。[17][18]
分布与栖地
红梅花雀的平均体重约为9.2克。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湿润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耕地、湿地、种植园和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草原。[1]
红梅花雀主要栖息于平坦的平原,通常在有高草或作物的地方,经常靠近水源。[17] 该物种有四个已命名的亚种。指名亚种被称为 amandava,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 和 巴基斯坦;缅甸型亚种被称为 flavidiventris,分布于部分 中国、印尼、泰国 和 越南;[6] 更往东的爪哇地区族群被称为 punicea,在柬埔寨称为 decouxi。[19][20][7][21]
引入的族群存在于全球多个地区,包括:西班牙南部、[22] 文莱、斐济、[23] 埃及、[24] 马来西亚、美国、巴林、瓜德罗普、伊朗、意大利、留尼汪、马来西亚、墨西哥、多米尼加共和国、马提尼克、葡萄牙、日本、波多黎各、新加坡 和夏威夷。[25][26][27]
行为与生态
这种梅花雀通常以小群体出现,[28] 它们飞行时翅膀快速拍动,并会降落在难以观察的草丛中。繁殖季节时,成对的鸟会保持在一起。[29] 它们发出一种独特的低音单音叫声 pseep,经常在飞行时发出。它们的鸣唱由一系列低音组成。[30] 同一群的鸟会互相梳理羽毛,它们会竖起头部的羽毛以示邀请。[31] 它们主要以草的种子为食,但当白蚁等昆虫可得时也会食用。[32]
它们筑造一个由草叶构成的球状巢穴。每窝通常产五到六枚白色的卵。[33]
它们的喙在五月开始变红,并于十一月和十二月变得更深色。到了四月,喙会迅速转黑,这样的循环持续进行。[34] 这些季节性循环与日照长度的季节变化有关。[35]
已知有两种外寄生的鸟虱(Ischnocera 的 Brueelia amandavae 和 钝角总科 的 Myrsidea amandava)寄生在它们身上,[36] 而日本圈养的鸟类中曾分离出一种 副粘液病毒科 的病毒。[37][38]
Remove ads
保育状况
虽然目前红梅花雀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但它们在至少东南亚部分地区变得越来越稀少。在泰国,它们被描述为不常见到稀有的留鸟。[39] 在柬埔寨,红梅花雀于1920年代已被“成千上万地”出口到越南,1960年代初期被描述为“不常见且不规律”,而如今它们的数量被认为较低且令人关切,但2012年仍在 放生 贸易中发现大量个体。[40]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