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约翰·M·马丁尼斯
研究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约翰·马修·马丁尼斯(英语:John Matthew Martinis,1958年—),美国量子物理学家,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物理系教授。2014年,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宣布斥资数百万美元,聘请马丁尼斯团队使用超导量子比特建造量子计算机。
2025年,马丁尼斯与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因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隧穿效应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Remove ads
经历
约翰·M·马丁尼斯1980年获得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理学学士学位,之后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宏观变量的量子行为,即约瑟夫森效应[4]。博士毕业后,马丁尼斯来到法国萨克雷,成为原子能委员会的第一位博士后。之后加入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的电磁技术部,研究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放大器[5]。任职研究所期间,开发出一种X射线检测的技术,该技术采用具有电热反馈的超导过渡边缘传感器微量热计[6]。
2002年起,一直致力于约瑟夫森结量子比特的研究,计划构建史上第一台量子计算机[7]。
2004年,担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沃斯特实验物理学讲席教授,至2017年卸任。2014年,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宣布斥资数百万美元,聘请马丁尼斯团队使用超导量子比特建造量子计算机[8]。
2019年10月23日,马丁尼斯团队在《自然》发表题为《使用可编程超导处理器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Quantum supremacy using a programmable superconducting processor")的论文[9],展示团队使用53量子比特的计算机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从而推翻了扩展的邱奇-图灵论题)[10]。2020年4月,马蒂尼斯从谷歌离职,仅出任顾问[11][8]。
2020年,马丁尼斯移居澳大利亚,加入由约翰·西蒙斯教授的初创公司硅量子计算(Silicon Quantum Computing)[12]。
2021年,马丁尼斯获得约翰·斯图尔特·贝尔奖,以表彰其研究量子力学基本问题及其应用[3]。
2022年,基于“半导体行业能大规模制造高质量的量子比特,掌握着创造实用量子计算机的关键”,马丁尼斯于他人共同创办Qolab公司[13]。
2025年,马丁尼斯与与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因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隧穿效应和能量量子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4]。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