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细川澄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细川澄之(日语:細川 澄之/ほそかわ すみゆき Hosokawa Sumiyuki,1489年—1507年9月7日、延德元年-永正四年八月一日),是活跃于日本室町时代后期至战国时代的武将,曾任室町幕府第29代管领,同时也是细川氏宗家(京兆家)第13代当主。

生平
延德元年(1489年),澄之作为关白・九条政基之次子诞生,其母为公卿武者小路隆光之女。从政基手中继承九条家家督之位的九条尚经,则是与澄之相差约20岁的异母兄。
延德三年(1491年)二月十三日,澄之被未有亲生子嗣的细川政元收为养子,并承袭细川京兆家世子代代所用的幼名聪明丸。
明应四年(1495年)七月,澄之谒见室町幕府第11代将军足利义澄,正式被确定为细川京兆家家督继承人[1]。
文龟元年(1501年)五月末,政元将家督让与澄之[1]。此事被当时身处和泉国日根庄的澄之生父九条政基记录于《政基公旅引付》中,文中写道:“抑细川家事,命聪明丸(澄之)承继,并以安富筑后守(元家)与药师寺备后守(元一)二人处理诸事宜,以下相关事务,已经决定完毕”[2]。
然而,由于政元的家臣中有反对公家出身的澄之继承家督者,文龟三年(1503年),政元又将细川氏・阿波家出身、细川成之之孙六郎(即后来的细川澄元),定为后嗣。政元的后继者也变为澄之与澄元二人[1]。
据传,政元原本意图将摄津国与丹波国分别分封给两人,以达成势力均衡。但是关于细川京兆家家督应由何人继承,家中内众(家臣团)却分裂为支持澄元派与支持澄之派两大势力,并展开激烈对立[3]。
永正元年(1504年),聪明丸元服,从母方表兄、将军足利义澄处获赐偏讳[4],改名为澄之(义澄母亲亦为武者小路隆光之女)。其乌帽子亲为细川氏・典厩家第3代当主细川政贤。
永正二年(1505年)五月,澄之联合淡路守护细川尚春,以及安富氏、香川氏等势力,一同进攻讃岐国的阿波细川氏,但遭细川成之和三好之长击退,而后继者的地位最终也落到了澄元身上。
永正三年(1506年)四月下旬,若狭守护武田元信与丹后守护一色义有发生争端,元信向政元请求援助,政元遂派遣澄之前往丹后支援[5]。此外,为促进澄之与澄元之间家督的顺利继承,政元任命澄之为丹波国守护,并派其前往当地就任[5]。
澄之率军攻打丹后宫津城,但截至同年(1506年)九月底,该城仍未陷落[6]。最终,武田氏对一色氏的讨伐未能成功,而攻击丹后贺屋城(加悦城)的澄之,亦于永正四年(1507年)五月廿八日返回京都 [6]。据《多闻院日记》所载,当时澄之与一色氏被官、城将石川直经共谋,对外宣称城池已经陷落,实则撤军离开[6]。
永正四年(1507年)六月廿三日,细川政元于自宅遭家臣香西元长所派之间谍竹田孙七暗杀身亡,史称“永正错乱”[6]。
翌日(六月廿四日),澄之与香西元长率军攻打澄元之宅邸,将澄元及三好之长等驱逐至近江国 [6]。
永正四年(1507年)年七月八日,幕府正式承认澄之为细川家的继承人[7]。然而,澄元方面迅速重整军力,政元的另一位养子高国也加入了澄元阵营[7]。
同年(1507年)八月一日,澄之于京都之私邸遭细川高国、政贤、尚春等势力联手袭击,与香西元长、药师寺长忠等人共被诛杀,享年19岁[7]。
澄之政权仅维持40日即告瓦解,其未能获得广泛支持,主因在于其并非细川氏正统血脉,故亦为细川一族之细川政贤、细川尚春等人所敌视。此情形可见于《宣胤卿记》、《多闻院日记》及《瓦林政赖记》等史料之记载[8]。
Remove ads
辞世之歌
澄之于自尽之时,亲笔撰书致其生父九条政基及生母,并赋和歌一首[9]。据传,澄之将一缕发丝与书信一同封入,泪潸然下,托付予侍女传递[9]。
“吾先于双亲而逝,来世冥福反为双亲所追悼,悖于人伦,深感哀恸与遗憾,故作和歌一首以寄其意”[9]。
虽如梓弓般张弦坚强,然引弓之手稀少,终成孤立无援之身[9]。
政元遭暗杀背景
据传,事件的主导者,为试图拥立澄之为新任京兆家当主、以排除三好之长等来自阿波国势力的香西元长、药师寺长忠等京兆家被官。《両将记》记载,政元宠臣药师寺长忠与澄元被官三好之长不睦,长忠遂与香西元长密议,意图排除澄元及之长,因而引发“永正错乱”之事变。此外,有说法认为,澄之本人与政元之死实无直接关联,其地位仅为对抗澄元的替代人选而已。
永正四年(1507年)七月二十五日,当时尚滞留于京都的六角氏纲返回近江国,京都民众因此大为震恐(见《多闻院日记》记载)。而据《不问物语》所述,六角氏原与澄之合谋讨伐澄元及之长,后却背弃澄之,转而投向他方。
澄之与澄元之间的一连串战事,起初被视为细川京兆家家督继承之争。但鉴于担任澄之乌帽子亲的细川政贤及细川尚春等细川氏成员,皆站在澄元一方参战,故此事件不单为家督继承争斗,反而应视为细川氏本家与其家臣间的权力对立[10]。
据《不问物语》记载,为澄之执行切腹介错的波波伯部盛乡,曾将澄之的辞世诗句以及澄之参与政元暗杀的不义行径、缺乏担任京兆家当主资质等事,转述给当时身处高雄尾崎坊的孙子 波波伯部正盛 [11]。
此外,盛乡还透露,澄之曾提议迁往香西元长所据守的岚山城,但因元长不认同澄之具备领导京兆家的能力,故故意拒绝该提议,并计划利用澄元与三好之长的反攻,在京都间接促使澄之丧命[11]。
成为细川家养子背景
有一说法认为,政元之所以收澄之为养子,系因澄之为九条政基与武者小路隆光之女所生,借此利用与同为隆光之女(圆满院)所生的足利润童子及足利义澄之联姻关系,来加强自身的权力基础。
然而,由于足利茶茶丸弑杀润童子,此一计划实际上已告中止,且根据后续史料,此一构想本身亦遭到否定。另有一说认为,政元原有意前往东国(越后国),但遭宿老等人反对,理由是“政元尚无子嗣,若在东国身故,将酿成重大混乱”,因此澄之才被立为养子。实际上,记载澄之成为养子一事的文书已被发现,并有上原元秀、秋庭元重、药师寺元长、安富元家、香川元景等人签署其上[11]。
参考文献
- 大阪府史编集专门委员会 编‘大阪府史’ 第4卷《中世编 Ⅱ》、大阪府、1981年5月30日。NDLJP:9574696。
- 长江正一‘三好长庆’(新装版)吉川弘文馆〈人物丛书〉、1989年。ISBN 978-4642051545。
- 石井进‘中世の法と政治’吉川弘文馆、1992年。ISBN 978-4642026420。
- 末柄豊“‘不问物语’をめぐって”年报三田中世史研究 15号、2008年10月。
出处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