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经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经络
Remove ads

经络,在中医中认为是人体中联络脏腑与沟通肢体,运行气血的通路,“经络”主干者为经脉,“经络”分支者为络脉。经络的记载详见于《内经》和《难经》,此前则有汉墓出土的《脉书》。

相关研究

汉代的解剖实验

据《汉书·王莽传》所述,东郡太守翟义造反事败,被诛连三族,而逃脱的余党王孙庆则于公元16年被捕后,被王莽下令作活体解剖。据记载:“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其终始,云可以治病。[1]”中医以竹片插入活体后,只发现血管,却与经络不相吻合。据讲中医从此放弃解剖人体来寻找经络[2]

1960年代朝鲜金凤汉事件

1963年,朝鲜一位名为金凤汉的医师,在《北朝鲜医学科学院杂志学报》(Journal of the DPRK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第5期上发表了长达40页、题为《论经络系统》(On the Kyungrak system)的论文,宣称找到了经络,并将之命名为“凤汉管”(Bonghan duct)和“表层凤汉小体”(Bonghan corpuscle)。1962年2月金凤汉因此获得朝鲜艺术与科学贡献的最高人民奖章。

此次发现震惊全球医学界;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副教授藤原知组织了研究小组,进行重组回溯性实验研究,但经过大量实验之后并未发现“凤汉管”和“表层凤汉小体”的确实证据;奥地利的组织学权威Von Kellner G在同类研究之后,指所谓的“凤汉小体”只是一种胚胎发育期残留下来的小器官,不可能有所谓的经络功能[3]。1966年金凤汉在发表第五篇经络研究报告后失踪,他主管的经络研究所也关闭了。

1998年费伦小组的发现

Thumb
经络图的示例
Thumb
经络图的示例

在1990年代,在中国大陆政府的推动下,上海复旦大学成立一个研究小组,尝试对经络进行系统研究。

费伦教授是一个精于分子物理学的化学家,采取了非西方医学主流的做法,首先放弃遵从西方生理学对人体的理解,而将经络视为一种所谓“虚拟组织”的新式组织,直接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去分析经络附近的组织。在此研究之前,天津一个研究小组曾经发现,针刺入穴位时,会使穴位周围产生大量的钙离子。据此,费伦小组判断穴位附近,应该存在可以随时释放钙离子的钙库。小组于是用核磁共振,观察对活人腿上“胃经”的“地层”施针过程,同时对另一条人腿进行同步解剖,企图了解人腿经脉结构。

结果发现,小腿上胃经穴位的“地层”停针之处,均在腓骨胫骨之间的骨间膜上。小组割下该片骨间膜,送到实验室进一步研究。小组用质子加速器分析,发现钙、磷、钾、铁、锌、锰、铬等金属离子,而穴位上的离子含量,比非穴位高出四十到两百倍不等。小组接着分析该片骨间膜的结构,发现“它是由三条胶原纤维构成纤维条,再由五条纤维条卷成一束,数量繁多的这种线束结成片状”。小组认为这种类似光纤维的胶原组织,便是经络的物理基础[4]

研究小组在中国大陆的《科学通报》1998年3月号上,发表一篇名为《经络物质基础及其功能性特征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展望[5]》的名文章,展示相关的研究结果。小组并在2000年应邀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传统医学研讨会”中发表成果[6],也在2001年“两岸中医药研讨会”中发表。

Remove ads

2005年丁光宏小组的发现

此后,上海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讲师丁光宏,联同沈雪勇姚伟党瑞山杨静陈尔瑜等科研人员,对经脉附近的血管、流体力学现象进行研究。小组发现人体内的毛细血管虽然一般呈不规则分布,但在穴点附近的毛细血管却呈平行线状,而且平行于经络。小组进行流体力学计算,发现只要在相邻的穴位间有一定压力差,在人体的经络中就会形成管线毛毛细血管间的组织液流场[7]。小组就此研究组果,在《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01期上,发表了名为《组织液定向流动的动力学机理与人体经络现象[8]》的文章。

2007年德国的研究

美联社的2007年9月24日报道,德国使用1100名腰痛病患进行针灸和“假针灸”(即把针扎进皮肤,但不像真的那么深、不扎在穴位上,也没有用手推动或转动。)对比试验,发现腰痛情况好转的人,针灸组有47%,假针灸组有44%,传统疗法组有27%。其共同作者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教授安德瑞斯(Heins Endres)说:“针灸对慢性腰痛是极有前途和效果的治疗选择,病人不仅经历疼痛大幅减轻,由腰痛引起的残障和不良生活质量,也有改善。”[9]此实验结果认为穴位、经络并不对针灸效果产生统计学意义上区别。

福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自由基研究

福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饶平凡教授以及同事刘树滔教授、周建武教授、柯李晶博士、郭静科博士等人通过对自由基染色的方法,在大鼠腹壁肌层上显示出和腹部中线脂肪英语linea alba (abdomen)重叠的一条线、左右两条平行线、和右侧一条平行线。文章作者认为这表现出的是任脉、肾经、胃经、脾经。[10]

这些作者又在在单纯性肥胖大鼠的穴位上涂抹TAT-SOD融合蛋白质软膏,认为这样可以透过皮肤进入细胞清除底下组织的自由基(假设,未被文章证实)。文章报告称这样做的疗效和针灸相类似。[11]

现代的各种假设

西方主流医学界

由于经络尚未得到解剖学上的证实,因此西方主流医学界认为经络是不存在的。因此,针灸的功效没有确定的现代医学解释。

对于电生理学的解释,一篇2008年的综述认为此类研究质量差且证据不足支持论点。[12]

新西兰人马克·哈拿说,中医认为马有胆经,但解剖学上马无胆囊,称这是和体液学说一样的哲学式医学思想。[13]

英国学者李约瑟

英国学者李约瑟则在《中国之科技与文明──针灸:历史与理论》提出,经络系统像是“放射状毛细血管”的概念。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