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网络舆情杂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网络舆情杂志
Remove ads

网络舆情》杂志于2008年6月20日创刊,是一本主要于中国大陆发行的舆情监测杂志,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行,以政府部门各级党政军领导为主要读者,将互联网的社情民意和舆情动向整理综述的内参读物,被称为“史上最贵的杂志”(根据2010年报道,该杂志订阅费用为人民币每年3,800元,共约有4,000个用户[1],到2011年8千册以上的订阅量[2])。

事实速览 网络舆情杂志, 总编辑 ...

订阅量与主要读者

《网络舆情》杂志为人民网网络舆情服务的线下产品,杂志订阅量2011年超过8千册(约占网络舆情收入的一半)[2]

由于网络舆情监测行业主要的客户来源是政府部门,《网络舆情》杂志以“帮领导干部读网”为定位,从事网络舆情的政务监测,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来反映社情民意和舆情动向,整理总结给各级党政军领导参考[3]。《网络舆情》的目标读者为:“各级党政军领导,党委常委,政府党组,人大、政协、公检法单位领导,以及各民主党派、社团组织,开发区管委会,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领导、管理者等,以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参阅对象,经批准现扩大到县处级领导干部。”[4]

自我标榜为“国内惟一一份具有国家正式内参号的内参读物”(内参指内部发行参考的机密文件,是中共高层重要的政治信息文件之一)[4],《网络舆情》和新华网的《舆情在线》、检察日报社的《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等产品及服务类似,以强调是中央级媒体下属机构的政府背景,来增加客源并争取订单[3]

尽管互联网广告收入占人民网业务比率最大(2011年达60%),人民网预计网络舆情业务因为“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而“有显著的先发优势”,将会成为其业务的重要增长点[2][5]

Remove ads

内容与主编

主要内容

《网络舆情》以政务舆情监测为主,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接近2亿舆情业务年收入的一部分[6];按周每周一及周四发行研究版、时事版及企业版不同版本[4]:周一研究版含舆情专供、危机管理案例、政府舆论调控、网站得意之作等等,供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参阅。周四时事版对一周舆情综述及排行进行介绍,并解读新闻背景及干部人事。周一企业版则回顾一周财经、网民对企业的声音、企业危机管理案例等。《网络舆情》亦有Pad版[7]

主编

《网络舆情》执行主编为祝华新,负责单位舆情业务交流及《网络舆情》订阅,祝华新自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起,从事网络舆情研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成立在2008年奥运会前夕,以每天一期方式报送有关部门“负面舆情”[8][4]

仿效者

荆楚网仿效人民网《网络舆情》办了杂志做网络问政,希望建立舆情倒逼的机制[9]。由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于2012年创刊合办《首都网络舆情》则为半月刊,为供北京市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阅读的一份舆情内参[10];不同于《网络舆情》杂志的人员组成,编辑《首都网络舆情》为人大新闻学院教师黄河和周俊担,及十余名在读博硕士生。

对网络舆情监测的批评

由于《网络舆情》杂志开创出的网络舆情监测产业主要是帮助领导读网上民意,因此批评者认为这是将网上民意视为“监察”对象,而误导了正确了解网络舆情的出发点,不在于政府是否“参与舆论”,而是应该“鼓励政策审议(policy deliberation)的文化……以具体步骤……建立一个理性讨论的平台(不论网上还是网下),让不同意见者协商讨论寻求共识”[11]

参考来源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