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英语:Rostow's stages of growth),又称罗斯托起飞模型,是一个常用的经济增长历史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于1960年提出。该模型假设经济增长有五个基本阶段,长度各不相同:[1]
- 传统社会
- 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
- 起飞
- 趋向成熟
- 高额大众消费时代
罗斯托的模型是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模型之一,特别是与亚历山大·格申克龙提出的“落后”(backwardness)模型相比,不过这两种模型并不相互排斥。
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最初必须由少数几个经济部门牵头。这种理念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有相似之处,它还并批评了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对经济自力更生的推动,因为罗斯托模型追求推动一个或两个部门的“初始”发展,而非所有部门的平等发展。这成为社会进化论中现代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概述
总结
视角
除了他之前在《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A Non-Communist Manifesto)中提出的五个阶段之外,罗斯托还讨论了高额大众消费之后的第六阶段,并在1971年将其称为“追求质量阶段”。[2]以下为罗斯托模型中的六个成长阶段及其特征:
- 传统社会(The traditional society)
- 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The preconditions for take-off)
- 对原材料的外部需求引发了经济变革
- 发展更高产、商业化的农业,以及生产者本身不消费/大部分用于出口的经济作物。
- 为扩大生产而进行的广泛的改造自然环境的投资(例如灌溉、运河、港口)
- 技术的普及和既有技术的进步
- 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过去的社会平衡在此阶段不断变化
- 个体的社会流动开始
- 发展民族认同感和共同的经济利益
- 起飞(The take-off )
- 走向成熟(The drive to maturity)
- 产业基础多元化;多个行业扩展,新行业迅速扎根
- 制造业从投资驱动的(资本货物)转向耐用消费品和国内消费
-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 大规模投资社会基础设施(学校、大学、医院等)
- 高额大众消费时代(The age of mass-consumption)
- 工业基础主导经济;第一产业在经济和社会中的比重大大降低
- 广泛和标准化的高价值消费品消费(例如汽车)
- 消费者通常拥有超出了所有基本需求的可支配收入,可以购买其他商品
- 城市社会(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
- 超越消费(Beyond consumption) / 追求品质(The search for quality)
- 边际效用相对减少以及耐用消费品的时代
- 人们认为自己生在一个经济安全和高消费的社会中
- 在此阶段,人们怀疑是否存在进一步的消费者扩散,或新一代将为增长带来什么
罗斯托称,提出这些成长阶段旨在解决许多问题,他提出了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写道:
“传统的农业社会在什么动力下开始了其现代化进程?有规律的增长何时、如何成为了每个社会的固有特征?是什么力量推动了持续增长的进程并确定了其轮廓?每个阶段可以辨识出增长过程的哪些共同的社会和政治特征?是什么力量决定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相对的增长顺序与战争爆发有什么关系?最后,复利将带我们去向何方?它会带我们进入共产主义吗;还是到富裕的郊区,用社会间接资本很好地实现完全;抑或到破坏;到月球;还是在哪里?”[3][4]
罗斯托认为,各个国家/地区会线性地经历每个阶段,并列出每个阶段的投资、消费和社会趋势方面可能发生的许多状况。并非所有状况都必定在其阶段发生,而且各个阶段和过渡期可能会因国家而异,甚至因地区而异。[5]
Remove ads
理论框架
罗斯托的模型是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一部分,着重强调了现代自由贸易和亚当·斯密的理念的有效性。它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论点不同,后者认为依赖原材料出口的经济体可能会“陷入困境”,无法实现多元化;对此,罗斯托的模型指出,经济体可能需要依赖原材料出口,为起飞初期尚无较强竞争力的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资金。罗斯托模型并不反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关于政府控制国内发展的重要性方面的理论,这一点在一些激进的自由贸易倡导者中并未被普遍接受。罗斯托的基本假设是,国家希望实现现代化和增长,且社会认可经济增长的物质主义准则。[6]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