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罗兴亚人冲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羅興亞人衝突
Remove ads

罗兴亚人冲突是指1948年缅甸独立后开始的圣战者恐怖主义运动,目标是把若开邦靠近孟加拉一方罗兴亚人居住区并入新成立的东巴基斯坦。罗兴亚人主要是移居缅甸的孟加拉穆斯林,因为宗教、文化及种族差异,被缅甸政府拒绝承认及接纳为国民,亦不享有公民权利。缅甸一直希望把他们强行遣返孟加拉国,而孟加拉国亦遣返大量难民到缅甸,邻国泰国马来西亚亦拒绝接收他们。

事实速览 罗兴亚人冲突 Rohingya conflict, 日期 ...
Remove ads
Remove ads

历史

二次大战日军入侵和占领缅甸时,罗兴亚人英国人合作,这场战争引起了阿拉干的穆斯林和佛教徒之间的社区间冲突。穆斯林从日本控制的佛教徒占多数的地区逃往穆斯林占主导地位的北部阿拉干地区,其中许多人被杀害。作为回报,穆斯林进行了“反向种族清洗”。穆斯林的袭击导致佛教徒逃往阿拉干南部。穆斯林村民对佛教徒的袭击也引起了报复。随着他们在整个阿拉干北部的地位得到巩固,罗兴亚人对日本的合作者,特别是佛教徒进行了报复。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阿拉干的穆斯林进行了非官方的具体承诺。像安德鲁·欧文这样的孟加拉V支队官员表达了对穆斯林忠诚度的热情。罗兴亚领导人认为,英国曾向他们许诺在孟都地区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他们更是质疑未来佛教徒主导的政府。

1946年5月,缅甸阿拉干地区的穆斯林领导人会晤了巴基斯坦创始人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并要求正式吞并若开墨玉半岛的孟都布迪当。真纳拒绝,说他不能干涉缅甸的内部事务。在真纳拒绝后,阿拉干的穆斯林向新成立的缅甸政府提出了建议,要求把这两个乡镇让给东巴基斯坦。这些建议被缅甸议会否决。

在1948年缅甸独立后,短短几年内,穆贾希德(圣战者)叛军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并驱逐了若开人村民离开穆斯林占多数的孟都布迪当,1948年11月,政府在该地区宣布戒严,并派遣第5营缅甸步枪和第2钦营解放该地区。1949年6月,穆贾希德几乎控制了全阿拉干地区。缅甸政府的控制减少到仅剩实兑,缅甸政府指责圣战者鼓励数以千计的孟加拉人从东巴基斯坦偷渡缅甸,意图使该地脱离缅甸。

1948年缅甸军方开始镇压他们,互有胜负。经过几个月的战斗,缅甸军队能够将圣战者推回到靠近该国东巴基斯坦边境的墨玉地区的丛林中。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叛乱分子认为不再有任何希望,于是陆续投降交出他们的武器。在1954年下半年,圣战者再次开始袭击驻扎在孟都,布迪当和拉代当周围的地方政府当局和军事单位。为了抗议,数百名若开族佛教僧侣在仰光开始绝食抗议,并回应政府于1954年10月启动季风行动。缅甸国防军设法占领了圣战者的主要据点并成功杀死了他们的几个领导人。该行动成功地减少了圣战者在该地区的影响和支持。

在20世纪60年代初,缅甸政府实施各种政策后,圣战者开始失去动力。缅甸和巴基斯坦政府(当时孟加拉国是其中的一部分)开始就如何处理其边境的反叛分子进行谈判。1961年5月1日,在阿拉干为罗兴亚人建立了墨玉边疆区。1961年7月4日,位于孟都镇区南部的290名圣战者组织在缅甸军队当时的副总司令昂基准将面前交出了武器。1961年11月15日,剩下的少数圣战者向布迪当东部地区的守将投降。

当时仍有少数罗兴亚武装分子拒绝投降,但这些团体缺乏地方支持和统一的意识形态,导致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稻米走私者。

在20世纪70年代,孟加拉解放战争期间他们恢复活动,遭缅甸大力镇压,即龙王行动,造成佛教与回教冲突和孟加拉关系紧张(许多穆斯林难民逃往邻国孟加拉国)。

20世纪90年代起,恐怖组织罗兴亚团结组织在缅甸与孟加拉国边界附近袭击缅甸当局并多次与佛教徒冲突。

2016年缅甸罗兴亚人危机期间,因应缅甸政权更替,武装组织恢复活动,遭缅甸大力镇压,目前暴力冲突已造成超过240人死亡,约25万流亡及成为难民,而东南亚多国拒绝接收难民。

Remove ads

注释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