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国中西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國中西部
Remove ads

美国中西部(英语:Midwest)通常指的是美国地理上中北部的地区,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定义,其包括美国中北部的12个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艾奥瓦州堪萨斯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密苏里州内布拉斯加州北达科他州俄亥俄州南达科他州威斯康星州。该地区通常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各州与落基山脉各州之间的广阔内陆平原上。该地区的主要河流从东到西包括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上游和密苏里河。 2020年美国人口普查显示,中西部人口为68,995,685人。美国人口调查局将这个区域再细分为中北部东方(基本上指的是五大湖地区)及中北部西方(基本上指的是大平原区)。它位于美国东北部和美国西部之间,北边是加拿大,南边是美国南部。

事实速览 美国中西部 The Midwest, American Midwest, 州 ...

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美国人口第三多的城市。芝加哥及其郊区,俗称芝加哥地区(Chicagoland),形成了最大的都会区,该都会区拥有1,000 万人口,是北美第四大都会区,仅次于大墨西哥城纽约大都会区大洛杉矶。其他中西部大城市包括哥伦布、印第安纳波利斯、底特律、密尔沃基、堪萨斯城奥马哈明尼阿波利斯威奇托克利夫兰辛辛那提圣保罗圣路易斯。中西部大型都会区包括底特律大都会区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都会区、印第安纳波利斯大都会区、大圣路易斯、大辛辛那提、堪萨斯城大都会区、哥伦布大都会区和大克利夫兰

该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和农业为主,大面积地区则构成美国玉米带的一部分。金融以及医药、教育等服务业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位于中心位置,这里成为河船、铁路、汽车、卡车和飞机的交通枢纽。在政治上,该地区由摇摆州组成,因此竞争激烈,往往在选举中起决定性作用。

“美国中西部”一词已被普遍使用长达百年以上,其他的词,像是“西北部”(Northwest)、“旧西北部”(Old Northwest)、“美中”(Mid-America)及 “核心地带”(Heartland),都曾经被提出来讨论是否用在叙述这个区域。但自1929年《中间城》(Middletown)一书问世后,社会学家便开始和普罗大众一般开始广泛使用中西部来叙述这一带的城镇。[2]

Remove ads

名词释义

Thumb
美国人口调查局所公布的美国中西部地图

“中西部”一词起源于19世纪,中西部的中心区域被五大湖地区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谷所包围,旧西北部(或称西部)指的则是原来的西北领地,目前旧定义的中西部被美国人口调查局称作中北部东方,而被当地居民称为五大湖区。

西北领地原本属于法国美国原住民,后由英国占领。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英国将本地区割让予美国,大陆会议在颁布美国宪法前通过西北条例设立西北领地。西北条例规定西北领地禁止畜奴及宗教歧视,并且鼓励设置公立学校与私人财产制,但若领地内部分地区成为美国正式的一州,该条例将失效,由州宪法取代。西北条例亦规定土地必须以方格状进行买卖,俄亥俄州成为第一个采用这种土地交易方式的地区。一般认为,目前中西部各州所属各郡大部分为长方形与道路系统就是受到这个规定的影响。相反地,肯塔基州田纳西州沿用传统以测量和地标分割土地(metes and bounds)。独立战争时期,军人在俄亥俄地区得到新的土地并成为新移民,此时中西部地区开始被认为是美国的一部分。

直至今日,日常生活使用的中西部地区有时不只包括原来西北领地的部分,还包含俄亥俄河南岸和阿巴拉契亚山脉洛矶山脉间的所有州份,共计12州。

在美国建国初期,西部指的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随着时间流逝,这块区域再被细分为“远西”部及“中西”部。中西部原属西北领地的部分亦被称为“西北地区”,例如以明尼苏达州为基地的西北航空伊利诺伊州芝加哥近郊的西北大学。美国地理上的西北部一般称为太平洋西北地区,以免混淆。

Remove ads

地理

地形地貌

美国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延伸进入加拿大,其内陆平原地势低平,非常适合耕种和畜牧。其东部三分之二的大部分地区构成内陆低地。低地逐渐向西上升,从一条穿过堪萨斯州东部的线开始,便进入了称为大平原的单元,如今大平原地区的大部分地区都被辟为了耕地。

虽然这些州大部分相对平坦,由平原或连绵起伏的小丘陵组成,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地理差异。特别是以下地区表现出高度的地形多样性:靠近阿巴拉契亚山脉山麓的中西部东部;五大湖盆地;明尼苏达州苏必利尔湖北岸冰川覆盖的高地,这里曾经是崎岖不平的火山加拿大地盾的一部分;密苏里州南部的欧扎克山脉;以及威斯康星州西南部、明尼苏达州东南部、艾奥瓦州东北部和伊利诺伊州西北部被严重侵蚀的无漂流区。

继续向西,阿巴拉契亚高原的地形逐渐让位于平缓起伏的丘陵,然后(在俄亥俄州中部)变成主要转变为农场和城市地区的平地。这是北美广阔的内陆平原的开端。大草原覆盖了中西部西部的大平原的大部分州份。艾奥瓦州和伊利诺伊州的大部分地区位于一个叫做草原半岛的地区,草原向东延伸,北部与针叶树和混交林接壤,东部和南部与阔叶林落叶林接壤。

地理学家根据海拔将内陆平原细分为内陆低地和大平原。低地大部分海拔低于1,500英尺(460米),而西部的大平原海拔更高,在科罗拉多州上升到5,000英尺(1,500米)左右。那么,低地仅限于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密歇根州、田纳西州和肯塔基州的部分地区。密苏里州和阿肯色州有低地海拔地区,与他们的欧扎克地区(在内陆高地内)形成鲜明对比。俄亥俄州东部的丘陵是阿巴拉契亚高原的延伸。

内陆平原在很大程度上与广阔的密西西比河水系重合(其他主要组成部分是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数千万年来,这些河流一直向下侵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大部分水平沉积岩。现代密西西比河系统是在新生代的更新世时期发展起来的。

降雨量自东向西递减,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草原,潮湿的东部地区为高草草原,大平原中部为杂草草原,落基山脉雨影区为矮草草原。今天这三种草原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分别对应于玉米/大豆区、小麦带和西部牧场。

中西部上游的大部分针叶林在19世纪末被砍伐殆尽,从那时起,混交阔叶林已成为新林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现在可以归类为城市化地区或农业牧区。

地域范围

Thumb
中西部区域的界定根据不同来源有所更迭。深红色区域是通常会被包含其中的州,而条纹区域有时会被考虑为中西部的一部分。肯塔基州俄克拉荷马州西弗吉尼亚州通常被认定是美国南方,但这些州的某些区域在地图上、文化上及叙述上经常会被化为中西部的一部分[3]

所谓的中西部范围并不十分清楚。一般来说,只要是在以往被认为是“西部”的地区以东,就会被认为是中西部地区。在1789年,这个区域称为西北领地,到了1898年,中西部这个名称正式开始使用。 19世纪早期,西部地区指的是密西西比河以西,因此美国人把阿巴拉契亚山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称为中西部。在这段时间,有些人开始把明尼苏达州艾奥瓦州密苏里州以及北达科他州和堪萨斯州部分地区非正式地纳入中西部的范围。今日,“远西”一词指的是美国西岸地区,因此,有些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蒙大拿州的居民也自认为居住在中西部[4]

传统上中西部包括原属西北领地及由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得到的州。原属西北领地的州又称为五大湖地区,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得到的州则大部分属于美中大平原

Thumb
中西部最大城芝加哥
Thumb
底特律是北美洲最繁忙的边境口岸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定义,中北部地区包括12个州:

芝加哥是中西部地区的最大城市,亦为全美第三大城。该市有时被人们称为“中西部首都”。底特律印第安纳波利斯则名列第二与第三。然而,在南北战争之前,辛辛那提才是本区第一大城,圣路易斯则紧追在后。本区其他大城还有: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克利夫兰哥伦布市堪萨斯城密尔沃基威奇托得梅因麦迪逊奥马哈

中西部有不同定义主要来自于本区西部(核心区和美中大平原区)和东部(五大湖工业区)的不同文化。有些人认为核心区和大平原区的农业州代表传统中西部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另外一个观点是五大湖区在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的移民史、制造业利基以及天主教的深远影响较能代表中西部的精神。根据后者的定义,美东的一些工业城市如布法罗也可包含在中西部内。

某些在传统定义的中西部内的城市常被指为无法代表中西部的精神,但某些在区域外的城市却被认为是中西部的一部分。这些看法通常都是由历史、文化、经济或政治的角度出发。

阿巴拉契亚山脉传统上被认为是美东的一部分,但在俄亥俄州南部和地理上的中西部有重叠。俄亥俄河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被认为是美国南北的分界,亦为中西部和美南的分界。中西部南部各州,包含密苏里州,均有一部分属地理上的美南,但在南北战争前密苏里州是允许蓄奴的。

Thumb
典型的中西部乡村

东北地区的部分州在生活形态上与中西部比较接近,例如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包括伊利匹兹堡等城市,在文化和历史均属中西部,但地理上属阿巴拉契亚山脉。布法罗位于伊利运河的西端,为五大湖的门户,相较于其他东岸城市,布法罗与芝加哥和底特律的文化较为接近。然而这些地区的居民却很少认为自己来自于中西部。

蒙大拿州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的草原区有时被人们认为是中西部的一部分,特别是来自于大平原区的居民,原因是大平原区比较接近美国的地理中心。然而大部分五大湖区的居民并不如此认为,他们甚至觉得大平原区也不属于中西部。

俄克拉荷马州东部在文化历史上和经济活动上(以炼油工业为主)与附近的阿肯色州得克萨斯州东部较为类似。相反地,俄克拉荷马州西部和密苏里州南部、得克萨斯州西部(得州锅柄地带,包括阿玛利洛拉巴克)无论在经济上、气候上和文化上,均和堪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和科罗拉多州东部较接近。得克萨斯州南部和这些地区的差异性较为显著。威奇托瀑布市有一所大学名为中西州立大学Midwestern State University),因附近的居民很多来自于南北战争时中西部从事农牧业赞成蓄奴的移民而得名。

Remove ads

统计数据

各州数据
更多信息 州份, 2020年人口统计 ...
Remove ads

都会数据

更多信息 区域排名, 全国排名 ...
Remove ads

历史

前哥伦布时期

美洲原住民中,古印第安人文化是北美最早的文化之一,自约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间活跃于大平原和五大湖地区。[6]

Thumb
位于伊利诺伊州柯林斯维尔附近卡霍基亚土墩遗址修道士土墩,是北美洲境内最大的一座前哥伦布时期土墩,也是世界遗产之一

继古印第安时期之后,是美洲的古风时期(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1,000年)、林地时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100年)和密西西比时期(公元900年–1500年)。考古证据表明,密西西比文化最初可能起源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地区,沿密西西比河伊利诺伊河向西北传播,并通过坎卡基河进入伊利诺伊州。同时,该文化也沿沃巴什河蒂珀卡努河怀特河向印第安纳州北部扩散。[7]

密西西比文化的居民多为农民,主要在中西部河流的肥沃泛滥平原定居,种植玉米豆类南瓜为主的农业系统相当发达。玉米是其主要作物,他们也采集多种种子、坚果和浆果,并进行渔猎以补充饮食。由于这种集约农业的存在,该文化支持了大规模的人口。[8]

密西西比时期的一个特征是土墩建造文化。约在1400年,该文化人口大幅衰减,正值小冰期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其文化在1492年前已基本终结。[9]

五大湖原住民

五大湖地区的主要部落包括休伦人奥达瓦人奥吉布瓦人波塔瓦托米人霍查克人梅诺米尼人索克人梅斯夸基人迈阿密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休伦人和霍查克人。部族之间常常发生战争,失败的一方常被迫迁徙。[10]

这些部族大多数说阿尔冈昆语系语言。也有一些部落如斯托克布里奇-曼西族来自东海岸,也属阿尔冈昆语系,在19世纪迁至五大湖地区。奥奈达人属于易洛魁语系,而威斯康星的霍查克人是少数使用苏语系语言的五大湖部落。[11]该地区的美洲原住民未发展出文字系统。[来源请求]

Thumb
温尼贝戈家庭(1852年)

16世纪时,该地区原住民使用石器、骨器和木器进行狩猎与耕作,利用独木舟捕鱼,大多数人居住于椭圆形或锥形棚屋(wigwam),便于搬迁。部族生活方式各异,如奥吉布瓦人以狩猎为主,渔业在经济中也很重要;而索克人、福克斯人和迈阿密人则兼营农耕与狩猎。[12]

他们主要活动于开阔草原地带,集体狩猎美洲野牛;在北方森林,奥达瓦人与波塔瓦托米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狩猎;温尼贝戈人与梅诺米尼人则交替使用这两种方式,并建立了广泛的贸易网络,范围西至落基山脉,北至五大湖,南至墨西哥湾,东至大西洋[13]

休伦人采用母系继嗣制,而其他部族多数为父系社会。所有部落都在酋邦制或复合酋邦体系下治理。例如,休伦人分属多个母系氏族,每个氏族由一位酋长在村议会上代表,与村镇酋长共同议政。相比之下,奥吉布瓦人的社会与政治结构则较为简单。[14]

各部落的宗教信仰各异。休伦人相信一个名为“Yoscaha”的超自然存在,他住在天上,被视为天地与人类的创造者;他们相信死后灵魂会前往天上的村庄生活。奥吉布瓦人则非常虔诚,信仰“伟大的灵”(Great Spirit),他们通过四季的各种活动表达敬意,宗教被视为个人事务,每人都有与守护灵的私人关系。奥达瓦人和波塔瓦托米人的宗教信仰与奥吉布瓦人十分相似。[7]

俄亥俄河谷,食物来源以农业为主,由原住民妇女负责管理果园和农田,玉米是最重要的作物。[15]

Remove ads

大平原原住民

Thumb
奥格拉拉拉科塔女孩与帐篷(tipi),旁边有一只小狗,地点可能在南达科他州松岭印第安保留地附近
Thumb
积云悬于南达科他州恶地国家公园上空,此为苏族的原住地

大平原印第安人是指居住在北美洲大平原及其起伏草原地带的美洲原住民。他们以丰富多彩的马文化和与定居者及美军的冲突著称,因此在文学与艺术中常被视为美国印第安人的代表。[来源请求]

大平原印第安人可分为两大类(有时重叠):一类为完全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追踪美洲野牛群;这类部落偶尔种植玉米烟草,包括黑脚族阿拉珀霍族阿西尼博因人夏延族科曼奇人克罗人格罗斯文特人基奥瓦族拉科塔人利潘阿帕契人大平原阿帕契(或基奥瓦阿帕契)、大平原克里人大平原奥吉布瓦人萨尔西族肖松尼人斯托尼人通卡瓦族等。[来源请求]

第二类为半定居部落(有时称为草原印第安人),除狩猎野牛外,也定居于村落从事农业。他们包括阿里卡拉族希达察族艾奥瓦族考族(或堪萨斯族)、基柴人曼丹族密苏里亚人尼米普族(尼兹佩尔塞族)、奥马哈族奥塞奇族奥托族波尼族庞卡族夸波族桑蒂族威奇托族扬克顿族苏族的一支)。[16]

大平原游牧部落主要以狩猎为生,尤以鹿和野牛为主要猎物。其中一些被称为“野牛文化”的组成部族。尽管他们也猎捕麋鹿叉角羚,但美洲野牛是最主要的猎物。野牛的肉、皮和骨可制成食物、器具、装饰品、刀具和服饰等,几乎是生活一切所需的原材料来源。[来源请求][17][18]

他们随野牛迁徙活动而移动,因而居住于可轻易拆卸、便于移动的帐篷(teepees)。自获得西班牙人引入的马匹后,这些部落迅速将其融入日常生活。至18世纪初,多数部落已完全形成马文化。在拥有火枪之前,他们多使用长矛棍棒狩猎或作战。马的使用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狩猎和作战能力。[19]

最具实力的大平原部族是达科他人(或称苏族),其活动范围遍及大平原和中西部,从明尼苏达州落基山脉。他们既控制主要野牛牧场,也掌握重要皮草贸易,与法国与美国商人交换火枪等物资,因而成为美国扩张道路上的最强对手。[20][21]

苏族分为三个主要支系,按语言方言与文化差异划分:

  • IsáŋyathiIsáŋathi(“刀之人”):居住于达科他州东部、明尼苏达州与艾奥瓦州北部,称为桑蒂族(Santee)或东达科他人。
  • IháŋktȟuŋwaŋIháŋktȟuŋwaŋna(“尽头之村”与“小尽头村”):活动于明尼苏达河流域,称为扬克顿族与扬克顿奈族,合称Wičhíyena或西达科他人(常被误归类为纳科塔[22])。
  • Thítȟuŋwaŋ(草原之人):为最西支系,重视狩猎与战斗文化,称为拉科塔人。

如今,苏族在美国的达科他州、内布拉斯加州、明尼苏达州与蒙大拿州,以及加拿大的马尼托巴萨斯喀彻温省等地,分布于多个保留地、部落社区与保留区内,维持着各自的部落政府。

Remove ads

早期欧洲探索和移民

中间地带理论

理查德怀特的开创性著作介绍了中间地带理论,他的书《中间地带:大湖区的印第安人、帝国和共和国》(The Middle Ground: Indians, Empires, and Republics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1650–1815)最初于1991年出版。怀特这样定义中间地带:

怀特特别指定“与流入五大湖北部的河流接壤的土地和湖泊以南到俄亥俄州的土地”作为中间地带的位置。 这包括现代中西部的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以及加拿大的部分地区。

中间地带是在法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建立的相互适应和共同意义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法国人在七年战败后放弃了他们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法国人和印第安人逐渐失去了他们的影响力,这种意义随后发生了变化和退化。中间地带的主要方面包括混合文化、毛皮贸易、与法国和英国的土著联盟、在独立战争期间和之后与美国的冲突和条约,及印地安人最终被清洗的19世纪。

新法兰西

17世纪,随着法国对该地区的探索,欧洲人开始在该地区定居,并被称为新法兰西。 法国时期始于1534年雅克·卡蒂亚圣劳伦斯河的勘探,结束于他们在巴黎条约中将北美的大部分资产转让给英国。

马凯特和若利埃

Thumb
雅克·马凯特路易斯·若利埃绘制的他们的探索线路

1673 年,新法兰西总督派遣天主教神父兼传教士雅克·马凯特和毛皮商人路易斯·若利埃绘制通往太平洋西北航道的路线图。 他们穿过密歇根的上半岛,到达密歇根湖的北端。 他们乘独木舟穿过巨大的湖泊,在今天的威斯康星州格林贝登陆。 他们于1673年6月17日进入密西西比河。

马凯特和若利埃很快意识到密西西比河不可能是西北航道,因为它向南流。 尽管如此,旅程仍在继续。 他们记录下了他们遇到的大部分野生动物。 他们在密西西比河和阿肯色河的交汇处掉头往回走。马凯特 和 若利埃 是第一个绘制密西西比河北部地图的人。 他们证实,从圣劳伦斯河经五大湖一直到墨西哥湾的水路旅行很容易,沿途居住的土著人民普遍友好,而且这片土地的自然资源 两者之间是非凡的。 由拉萨尔领导的新法国官员跟进并建立了一个 4,000 英里(6,400 公里)的毛皮贸易站网络。

皮草交易

Thumb
1700年左右的皮草贸易区域

毛皮贸易是欧洲和印第安早期关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是他们建立互动的基础,也是一个会随着时间发展的系统。经常交易的商品包括枪支、衣服、毛毯、布料、布料、烟草、银和酒。

法国和印第安的货物交换被称为交换礼物而不是贸易。 这些礼物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比简单的经济交流具有更大的意义,因为贸易本身与它培养的社会关系和它建立的联盟密不可分。在法国和阿尔冈昆交织的贸易体系中,父亲和他的孩子的阿尔冈昆家族隐喻塑造了该地区法国人和原住民之间的政治关系。 被视为隐喻父亲的法国人被期望满足阿尔冈昆人的需要,作为回报,阿尔冈昆人,即隐喻的孩子,将有义务协助和服从他们。 进入印第安村庄的商人促进了这种象征性交换系统,以建立或维持联盟和友谊。

留在该地区的人成为非法贸易商,他们可能寻求这些婚姻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法国商人与印第安妇女结婚的另一个好处是,印第安妇女负责加工毛皮贸易所需的毛皮。 妇女是毛皮贸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的贡献受到称赞,以至于印第安妇女的参与不足曾被认为是贸易商失败的原因。当法国毛皮贸易在 1716 年重新开放时,发现积压的毛皮已被破坏,合法的法国商人继续与印第安妇女结婚并留在他们的村庄。随着女性在皮草贸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布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布料很快成为最受欢迎的贸易商品。

1690 年代左右,英国商人进入俄亥俄州,作为法国人在毛皮贸易中的有力竞争者。 英国的贸易商几乎总是向印第安人提供比法国人更好的商品和更好的价格,而印第安人能够利用这一点来发挥自己的优势,迫使法国人和英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互竞争。印第安对某些布料的需求尤其助长了这场竞争。然而,这种情况在七年战争之后发生了变化,英国战胜了法国,新法兰西被割让给了英国。

英国人试图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建立更加自信的关系,消除他们现在认为没有必要的送礼习俗。这与威士忌过剩的贸易关系平淡无奇、价格普遍上涨以及其他商品短缺一起导致印第安人的动荡,而决定大幅减少朗姆酒交易量的决定加剧了这种动荡,英国商人多年来一直将其纳入贸易。 这最终将在1763年爆发的庞蒂亚克战争中达到高潮。冲突之后,英国政府被迫妥协并松散地重建了一个与法国相呼应的贸易体系。

美国进入

西北领地

早期移民也开始经由陆路(经由Braddock Road)或水路(经由大湖区)来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今日的位于俄亥俄河起点的匹兹堡(当初被称作皮特堡(Fort Pitt))为早期中西部殖民经由陆路的前哨站。第一批借由陆路来到内陆地区的拓荒者聚居于俄亥俄州南方及肯塔基州的俄亥俄河两岸,较广为人知的拓荒者有丹尼尔·布恩。而借由水路经由大湖区来到中西部的第一批拓荒者则是以军队碉堡或交易港口为中心开始发展,诸如今日威斯康星州格林贝密歇根州底特律

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束,自东部各州来到中西部的拓荒者开始快速增加。在1790年代,独立战争时期的退伍军人和来自东部各州的拓荒者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土地授与法案的通过开始移居此一地区。而宾夕法尼亚的长老教会荷兰卡尔文教会贵格会康乃迪克州公理会是最早移居俄亥俄和中西部地区的先锋。

刘易斯和克拉克

1803年,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委托刘易斯和克拉克远征,该远征于1804年5月至1806年9月间进行。从伊利诺伊州的杜波依斯营出发,目标是探索路易斯安那购买地,并建立贸易和美国对密苏里河沿线土著人民的主权。 刘易斯和克拉克探险队与密苏里河以西的20多个土著国家建立了关系。 探险队于1806年春天向东返回圣路易斯。

19世纪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移居美洲大陆的欧洲移民通常会绕过当时东岸地区的美国直接定居在美洲大陆内陆地区,这些地区包括俄亥俄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诺伊州密苏里州东部的德国路德教派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艾奥瓦州北部的瑞典挪威移民,以及德国的罗马天主教徒和犹太人所建立的中西部城市。许多德国天主教徒也经由俄亥俄河谷地区在移居到大湖区的边缘。

20世纪时,随着工厂和学校所带来的各种新契机,非裔移民开始由美国南方移入中西部各州,也大幅改变包括芝加哥圣路易斯底特律和其他大都市的都市文化及景观。由于中西部地区的肥沃土壤,这一地区盛产包括玉米燕麦小麦的各种谷物,其中以小麦最为重要,因此早期中西部也被称为美国的“面包篮”。

另外水路也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中最居功厥伟的是流入密西西比河的俄亥俄河。1795年之前,由于西班牙箝制住密西西比河的南方流域并拒绝美国农产品经由密西西比河进入大西洋,中西部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限制而停顿。

而中西部的河流也是促成马克吐温笔下两本美国经典名著—《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灵感来源。马克吐温的故乡,密苏里州的汉尼拔,目前已经成为著名的观光景点并提供游客一窥当年中西部生活方式的机会。

而另一条开拓中西部的水路是经由大湖区而来的航路,1825年时所开凿完成的伊利运河使中西部的货物可以经由完全水运的方式直接运到纽约港,较之前由密西西比河迂回的水路来的便捷。而伊利运河也促成许多湖港都市的兴盛以因应这一条新航路的完成。在工业革命期间,湖运为将明尼苏达州梅萨比岭(Mesabi Range)区域所产的铁矿石运到大西洋州炼铁厂的主要输运管道,之后所开辟的圣罗伦斯海道(Saint Lawrence Seaway)便是为中西部物产运送到大西洋所开辟的航道。而在俄亥俄州及印第安纳州境内的陆运河则是连接俄亥俄河与大湖区另一条重要的水路。

内战时期

奴隶制和地下铁路

Thumb
1789–1861年美国各州与领地是否允许奴隶制的演变

由于位于中西部核心的西北领地是美国首先禁止蓄奴的地区(美国东北部于1830年代禁止蓄奴),中西部在文化上承继了有别于美国其他部分的自由先驱精神并引以为傲。而这个区域的南界为俄亥俄河,是美国历史与文学上象征自由和蓄奴的分界线(可见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和托尼·莫里森的《宠儿》(Beloved))。中西部特别是俄亥俄州,提供了地下铁路给越过俄亥俄河的黑奴经由伊利湖前往加拿大

中西部区域是由包括不蓄奴(除密苏里州外)、先期居民、自由的一个课堂式的公立学校、由美国独立战争退伍军人所带来的民主观念、新教徒信仰、经由俄亥俄河及铁路运送而累积的农产财富所塑造成型。在俄亥俄州及印第安纳州境内的运河更是开启中西部农产运销的关键,中西部的农业生产带动了世界最大的人口和经济成长并为日后的“合并市场(emerging markets)”奠下基础。由中西部俄亥俄河经伊利运河的货轮所运载的日用物资更是超越波士顿地区及费城地区,间接贡献了纽约地区所累积的财富。

南北战争时代,中西部主要是乡村,小农场点缀在俄亥俄、印第安纳和伊利诺大地;然而,工业化、移民和城市化孕育了工业革命,中西部大湖地区成为工业进步的中心。在19和20世纪,德国斯堪地那维亚斯拉夫和非洲裔美国移民涌入中西部地区,形成以基督教新教为主、多种信仰并存的地区风格。天主教徒集中在大城市,是因为1915年以前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波兰移民的增加,以及1950年以后墨西哥移民人口暴增。著名的阿米什社区在俄亥俄、印第安纳北部及伊利诺中部也常见。

喋血堪萨斯

Thumb
堪萨斯州议会大厦壁画《悲剧序曲

最早导致美国内战的暴力冲突发生在两个中西部邻州——堪萨斯与密苏里之间,时间约为1854年至1858年。冲突双方为反奴的自由州派与亲奴的“边疆恶棍”,主要发生于堪萨斯领地及密苏里西部边境小镇。争议核心为堪萨斯是否将以自由州或蓄奴州身份加入联邦。因此“流血的堪萨斯”实际上成为美国北方南方奴隶问题展开的一场代理人战争。该词最早由《纽约论坛报》主编霍勒斯·格里利提出。

直接诱因是1854年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该法设立堪萨斯与内布拉斯加领地,开放新土地供拓殖,废除1820年密苏里妥协案,并允许居民依人民主权决定是否实行奴隶制。法案原旨在缓和南北对立——南方可向新领地扩展奴隶制,北方则可在己州废奴。但反对者斥其为向奴隶权力低头的让步。

Thumb
地下铁路各路线图

虽然人民主权理念表面上民主,允许居民决定奴隶制与否,但结果却引发两派大规模迁入堪萨斯争夺控制权。某阶段,堪萨斯甚至出现两个政府、两部宪法,仅其中一个获得联邦承认。1861年1月29日,堪萨斯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距萨姆特堡战役爆发不足三个月。[23]

1856年5月21日,反奴的劳伦斯镇遭密苏里武装亲奴派洗劫。几日后,作为报复,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与其六名追随者于富兰克林县波托瓦托米溪大屠杀中处决五名男子。[24]此“边境战争”从5月持续至10月,双方为亲奴与自由土地派武装队伍。美军当时在堪萨斯驻有两个据点,一为利文沃斯堡的第一骑兵团,另一为赖利堡的第二龙骑兵与第六步兵团。[25]直到1856年末,新任州长约翰·W·吉尔里(John W. Geary)劝退密苏里人回乡,战事方才缓解。

全国舆论对此事件反应强烈,显示国家分裂之深。南方普遍赞扬“边疆恶棍”,尽管其行为造成多人死亡;北方多数人对布朗之举保持沉默,部分人士更称颂为义举。[26]1860年11月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方脱联的导火索。[27]

美国联邦政府获得20个以废奴为主的北方州支持,以及5个保留奴隶制度的边境州支持。中西部各州除密苏里外均禁止奴隶制。尽管战事主要发生在南方,堪萨斯与密苏里间的冲突延续至1863年8月21日劳伦斯大屠杀昆特里尔突击队突袭劳伦斯,杀害逾150人,焚毁全部商业建筑及多数民居。[28]

20世纪前期

在反移民和反天主教的恐惧的推动下,第二个三K党在 1920 年代初期在中西部经历了短暂的激增。 20年代的三K党是一个地方性的会员制组织,但其自治的地方人并不协调,对立法的影响不大。 成员们希望强制执行恶习法,尤其是许多移民违反的禁酒令。 三K党在印第安纳州达到了知名度的顶峰,据说州长与这个秘密组织有联系。 然而由于州领导人绑架、强奸和杀害一名年轻女子的丑闻,印第安纳州三K党的数百个分会一夜之间垮台。 三K党代表了一种循规蹈矩的冲动。 米德尔敦(实际上是印第安纳州曼西市)成为了罗伯特·林德 (Robert S. Lynd) 进行的开创性社会学研究的基地。 这本书揭示了一个强大的商业阶层,他们提倡公民助推主义、爱国主义和直接投票,同时阻止政治激进主义和异议。

移民与工业化

Thumb
标准石油公司的首家炼油厂由商人约翰·D·洛克菲勒克利夫兰设立

美国内战时期,欧洲移民开始跳过美国东海岸,直接前往内陆定居:德国裔美国人前往俄亥俄州、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密歇根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密苏里州;爱尔兰裔美国人多聚集于如克利夫兰、芝加哥等五大湖港口城市;丹麦人捷克人瑞典人挪威人定居于艾奥瓦、内布拉斯加、威斯康星、明尼苏达及达科他地区芬兰人则主要前往密歇根上半岛与明尼苏达中北部及威斯康星。波兰人匈牙利人犹太人则多定居于中西部城市。

内战时期,美国仍以农村为主,中西部也遍布小农庄。19世纪末,工业化移民潮城市化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其中的核心动力与创新中心正是中西部的五大湖地区,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逐渐衰退。

经济繁荣吸引农村居民与海外移民涌入。制造业、零售业与金融业成为支柱,对美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29]

除制造业外,印刷、出版与食品加工业在中西部最大城市的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芝加哥是多个工业巨头的商业基地,如约翰·克雷拉约翰·惠特菲尔德·本理查德·克兰马歇尔·菲尔德约翰·法威尔朱利叶斯·罗森瓦尔德等,他们为中西部乃至全球工业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标准石油公司创始人约翰·D·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建立石油帝国,曾有一段时期,克利夫兰聚居着全球超过一半的百万富翁,他们多居住在著名的“百万富翁大道”。

20世纪,非洲裔美国人美国南部迁往中西部,改变了芝加哥、圣路易斯、克利夫兰、密尔沃基、堪萨斯城、辛辛那提、底特律、奥马哈、明尼阿波利斯等多个城市面貌。工厂与学校吸引成千上万家庭追寻新机会。仅芝加哥便吸纳了数十万非裔居民,来自于第一次大迁徙第二次大迁徙浪潮。

位于圣路易斯的不锈钢结构拱门国家纪念碑,形似扁平悬链线拱[30],为美国最高的人工纪念碑,[31]也是世界最高的拱形结构。[31]它作为美国向西扩张的纪念碑建成,[30]拱门国家公园的核心(该公园原名“杰斐逊国家扩张纪念地”,2018年更名),现为圣路易斯及整个中西部的重要象征。

德裔人口涌入

Thumb
2018年按县统计的自称有德国血统的美国人分布图

19世纪中叶,随着水路与铁路的开通,中西部向定居者开放,德国人大量迁入。182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间,为德国移民美国的高峰期,近600万人抵美。1840至1880年间,德国人是美国最大的移民群体。[32]

密尔沃基辛辛那提圣路易斯芝加哥是德国移民最偏好的城市。至1900年,克利夫兰、密尔沃基、霍博肯与辛辛那提的居民中,德裔占比均超过40%。迪比克达文波特占比更高;在奥马哈,1910年时德裔人口达57%。其他城市如韦恩堡,德裔人口也超过30%。[33][34]许多德裔聚居区拥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名称,如辛辛那提的“越莱茵河区”与哥伦布市的“德国村”。[35]

其中最著名的聚居地为密尔沃基,被誉为“德国雅典”。一些在德国本土接受政治训练的激进派德国人主导了当地的社会党。技术工人控制多个手工业行业,企业家则创建了酿酒业,著名品牌包括百威施利茨米勒布拉茨[36]

约一半德国移民选择城市,另一半则在中西部建立农场。从俄亥俄州至平原各州,德国人在农村地区的影响至今犹存。[37][38][39]

19至20世纪,德国移民普遍对务农充满兴趣,并希望子孙留在土地上。西部铁路公司为吸引农民,利用大面积土地赠与政策,在汉堡等德国城市设立代理机构,提供低价运输与分期购地服务。例如,圣塔菲铁路聘请了移民事务专员,向德语农民出售逾300,000英亩(1,200平方千米)土地。[40]

进步时代

Thumb
1912年俄亥俄州女权运动中心

工业化的负面影响引发了进步主义的政治运动,旨在通过社会改革和政府监管来解决其负面影响。 简·亚当斯 (Jane Addams) 和艾伦·盖茨·斯塔尔 (Ellen Gates Starr) 于 1889 年在芝加哥建立了赫尔之家 (Hull House),开创了向新移民提供定居点服务的先河。中西部的市长——尤其是哈岑·平格利(Hazen S. Pingree)和汤姆·约翰逊(Tom L. Johnson),领导了反对老板主导的市政政治的早期改革,而萨缪尔·琼斯(Samuel M. Jones)则提倡地方公用事业的公有制。 罗伯特·M·拉福莱特 (Robert M. La Follette) 是中西部进步主义最著名的领袖,他的职业生涯始于1900年在与本州共和党的竞选中获胜。这台机器暂时被击败,允许改革者推出扩大民主的“威斯康星理念”。 这个想法包括重大改革,例如直接初选、竞选财务控制、公务员制度取代赞助、限制游说者、国家所得税和遗产税、童工限制、纯净食品和工人赔偿法。拉福莱特促进了政府对铁路、公共事业、工厂和银行的监管。 尽管拉福莱特在1912年失去了在国家党中的影响力,但威斯康星州的改革成为其他州进步主义的典范。

文化

宗教

中西部居民常被认为是个性开放、友善且坦率,但有时候会给他人造成憨直且固执的成见。中西部价值观成形的因素可能是自废奴主义者、重视教育的公理会会众、中西部新教徒的卡尔文主义的宗教传统,以及勤劳的早期开拓先驱者培植的重农价值观。中西部至今依旧保有基督教新教特别是卡尔文主义、对权威和权力的不信任思想的熔炉。

罗马天主教是中西部最大的宗教宗派,占各州人口的19%到29%;浸信会在俄亥俄、印第安纳和密歇根占14%,密苏里22%,明尼苏达5%;信义宗在威斯康星和明尼苏达占22-24%,反映出这些州的斯堪地那维亚和德国传统。五旬节教会和灵恩派教会在在中西部影响甚小,在1%到7%之间。犹太教伊斯兰教人口也低于1%,且主要集中在芝加哥和克里夫兰等大城市。底特律郊区有全美最大的穆斯林居住区。13-16%的人口无宗教信仰。

虽然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变革中西部各州,该地区仍广泛维持其乡村传统。拥有乡村、内战前的中西部传承,像堪萨斯这样的农业州已经变成了中西部的象征,并且在一些老电影中直接表现出来,例如1939年的电影版绿野仙踪

中西部的政治较为保守,但这种倾向有时会遭到少数民族、农工或民粹团体的抗议。五大湖区由于都会区林立,是本区最倾向自由主义思想的地区,愈向西或往南的人口稀疏的乡村,自由派的色彩愈淡化。五大湖区的产生包括拉福莱特家族、美国共产党领袖葛斯·豪尔、总统杜鲁门福特这类政治人物。明尼苏达州产生自由派政治家沃尔特·蒙代尔休伯特·汉弗莱、前参议员及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尤金·麦卡锡及抗议歌手鲍伯·迪伦

音乐

由于二十世纪非裔美国人向北迁徙,在中西部各大城市区,如辛辛那提克利夫兰底特律芝加哥密尔沃基哥伦布市印第安纳波利斯堪萨斯城圣路易斯明尼阿波利斯托莱多代顿等,均有为数不少的非裔美国人涌入。在这里,可以看到工业和文化的融合,爵士乐蓝调摇滚乐使得二十世纪的中西部在音乐上蓬勃发展,包括底特律的摩城之音科技音乐、芝加哥的浩室音乐和蓝调以及克利夫兰的摇滚乐。摇滚乐名人堂现址就设在克利夫兰。

今日,美国东西两岸的富裕生活和南方阳光地带的快速成长使人觉得中西部的生活不易。中西部的许多工厂被废弃,移往南部或海外,使得有些人把工业化的中西称作“铁锈地带”。中西部的目前人口占全美的22.2%。

教育

Thumb
位于俄亥俄州雅典市俄亥俄大学始建于1804年,是中西部地区最古老的高等院校

这个区域包括许多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公私立大学,最负盛名的有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圣母大学,除此之外此外,规模大、理工科发达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普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培养出了许多各行业人才。

公立大学

私立大学

Thumb
位于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校园

在19世纪时,中西部许多宗教组织纷纷设立教育机构,包括凯斯西储大学芝加哥大学圣母大学西北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这个地区也包括许多全美知名的博雅学院

许多移民和宗教性社团相继投入兴办高等教育事业,例如亚尔比昂学院得梅因德雷克大学德堡大学艾奥瓦州路德学院芬利大学维尔帕瑞索大学伊凡斯维尔大学泰勒大学哈姆莱大学汉诺佛学院布莱德雷大学毕洛伊特学院首都大学圣欧勒夫学院瓦尔特堡学院古斯塔夫斯‧艾道尔佛斯学院卡拉马祝学院诺克斯学院劳伦斯大学俄亥俄卫斯里昂大学丹尼森大学瓦伯西学院伍斯特学院厄尔汉学院,以上学校多数已经不再带有宗教色彩。

天主教学校包括圣保罗大学克瑞敦大学马凯特大学圣路易斯大学芝加哥洛约拉大学萨维尔大学代顿大学底特律大学。其他的私立大学还包括爱许兰大学芬利大学

政治倾向

美国两大主流政党之一的共和党即发源于中西部,其组织地区之一是内战前夕的密歇根州,党纲的内容包括反对奴隶制向新近加盟州扩展。中西部农村是共和党的铁杆支持区,辛辛那提的汉密尔顿郡则是20世纪末一边倒支持共和党的少数城市。从南北战争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部的共和党控制了美国政界和工业界,正如东北部的民主党在大萧条、越南战争冷战高峰期控制了城市、金融界和学术界,并由控制南部转为东北部。

随着中西部地区人口从乡村逐渐向城市迁移,政治倾向亦发生了变化,大众政治气氛趋向中间立场,这一地区有许多关键的摇摆州,对于两个政党均无强烈忠诚,两党存在竞合。伊利诺艾奥瓦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密歇根等五大湖州相对偏向支持民主党。伊利诺州目前为民主党所控制,自1992年历届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均大幅领先,但这是由于在芝加哥,民主党占绝对优势,而芝加哥以外的伊利诺州则支持共和党。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的情形也是如此,这两个州的州长和联邦参议院席位1990年代前为民主党人占据。许多分析家认为艾奥瓦是两党最势均力敌的州,但过去的14年偏向民主党——艾奥瓦有民主党籍的州长,3/5的联邦众议员,最近四次总统大选中三度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在2006年中期选举中,州级两个立法机构均被民主党掌握。明尼苏达州自1976年总统选举起一直支持民主党,历史比东北部其他州还长。在1984年的总统选举中,在明尼苏达蒙代尔得票超过里根,是50个州里绝无仅有的(明尼苏达是蒙代尔的家乡)。然而无论在艾奥瓦或明尼苏达,民主党在五大湖的多数优势逐渐收窄。2004年总统大选中,艾奥瓦支持了布什,此外明尼苏达在近年更加倾向共和党,1995-2011年选出共和党籍的州长,并让其连任,以及通过了全国最为宽松的私人持枪法律。但明尼苏达偏向民主党的根源是与艾奥瓦零散的城镇社区相比,明尼苏达的城镇人口更加集中,而民主党在大城市获压倒性支持。

在20世纪,这一地区的平原州出现了民粹主义运动,以及后来由农夫和商人发起的进步主义运动,为的是减少政府的腐败,并对民意更加敏感。共和党人最初是团结起来的反对蓄奴的政治家,后来他们的兴趣转移到专利发明、经济发展、女权和妇女选举权、自由人权利、累进税、创造财富、选举改革、限制政府等等,这些思潮在1912年塔夫脱罗斯福分裂时开始互相碰撞。同样,美国民粹党和进步党均脱胎于共和党早期的经济和社会进步思想。基督教和中西部的利润追逐、节俭、勤奋工作、依赖自身努力的开拓者精神、重视教育民主权力和宗教宽容思想,对两党均有重要影响,虽然他们最终分道扬镳。

中西部地区长期是孤立主义的温床,确信美国人不应该卷入外国战争和事务。这个思想在瑞典裔和德裔美国人社区得到广泛支持,主要领导人包括拉福莱特(Robert La Follette),塔夫托(Robert A. Taft)和《芝加哥论坛报》出版人麦康米克(Robert R. McCormick)[41]

中西部失业率低于5%,但高于全国失业率,[42]高薪制造业职位外包和低薪服务业职位增加是一个主要问题。

语言学影响

该地区英语的口音有别于美国南部和东北部城市。涵盖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口音被看作“标准”美式英语。这种口音为许多全国广播公司和电视台所偏爱,甚至有预备播音员接受“中西部”口音的训练。[43]

这一潮流起源于沃尔特·克朗凯特等知名新闻主播,他们来自这一地区,从而创造了这种现象。最近《国家地理》的一篇文章把众多电话推销公司设立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现象也归结于这一地区居民的“中庸口音”。然而许多中西部城市正在从所谓标准口音转移到北部城市口音。

不过在该地区远北仍能够察觉出这种口音,反映了地区的传统。例如,明尼苏达和西威斯康星都有浓重的斯堪地那维亚口音,而且越往北越重。密歇根的许多地区有显著的荷兰口音。同时,芝加哥居民有其独特的鼻音,与威斯康星、密歇根、克里夫兰和纽约州西部类似。或许是德国、波兰和东欧移民对大湖地区的影响。在美国国道50号的南部,则有明显的南方口音。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