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耿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耿马司,是耿马安抚司、耿马宣抚司的简称,是历史上存在于中国滇西地区的一个土司,早期4代不归属元朝,后为明朝、清朝、中华民国所封,辖境相当今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土司为傣族,罕氏。1950年后撤销耿马设治局,改置耿马各民族行政委员会,1952年改设耿马县,1955年改设耿马傣族佧佤族自治县,几经改制,1963年改为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20年7月15日) |
名称
耿马之名,来源于巴利语“辛吐袜纳塔”,意为人们跟随着白色神马寻觅到的地方;境内外群众又称这里是“勐相耿坎”,意为黄金宝石之乡。明朝洪武年间始有其名,《缅史》作盖马。[来源请求]
地理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耿马土司的疆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南定河的流域,主要拥有耿马坝,后来也拥有一半的孟定坝。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耿马土司辖地内主要民族有傣族、佤族。此地的傣族是14世纪明朝初期由德宏迁来,带来德宏傣族的风俗,使用傣哪文,语言为德宏傣语分类下的孟耿土语。佤族则居于山区,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
历史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耿马在傣族进入之前,相传为三国时代永昌郡之下永寿城的所在,并于晋代299至342年间为永昌郡治所。而在傣族进入耿马坝之前,该地为佤族所居。[1]
14世纪初,怒江以西至伊落瓦底江上游为麓川思氏(元代麓川路军民总管府)的势力范围[2][3]。明朝初期,傣族麓川政权崛起,傣族成批迁入邻近地区。1380年春,耿马土司先祖罕刷、罕谢集团,率领部众,自勐卯(今德宏)向南方迁移,途经木邦、阿佤山抵达勐角,建立村寨。1397年,傣族头目率百姓迁徙,经过勐省、来相、安雅、戛结,到达耿马定居,建立耿马城。[4]
耿马早期四代土司,罕谢法、罕正法、罕边法、罕信法,并未附明朝。但明朝征讨麓川,陆续分封周围的傣族部落为属明土司,1584年,耿马罕氏第一次归附了明朝,接受明朝册封为耿马安抚司[5][需要完整来源]。
1614年,耿马土司罕闷金讨木邦小姐娜刀坎细作召足印太(土司官夫人)时,木邦将嘉靖年间侵蚀孟定土司的南伞一带河外四圏(军弄、俄歹、轩岗、轩莱)为赔嫁地,归耿马土司[6][7]。
娜刀坎细又名西袜里,南秀丽,《缅史·彬德莱王世家》作西瓦黎。她从小习艺练武,武艺超群,1632年,夫罕闷金亡故,庶子罕闷摆尚幼。1655年,缅甸东吁王朝派兵进犯耿马,西袜里女扮男装率土司府亲兵和土练迎敌,将胜,忽大风起,掀战袍,露脚环(妇女装饰),敌见反之士气大振,四面夹攻,西袜里兵败,走芒烈,自刎。[来源请求]
清顺治年间,耿马罕闷睆向清朝投诚[8]。1702年,缅甸良渊王朝色内大王发兵犯耿马,大败而还。[来源请求]1783年,耿马土司罕朝瑗开办悉宜银厂,每年向朝廷缴纳“岁课”800两,进入耿马土司极盛时期。耿马土司进一步增设土司统治机构,稳固其政权,将土司家族成员分派至各地,设置九勐十三圈,其后再由清政府承认世袭权。其辖境包含今日之耿马、沧源县以外,也涵盖今日镇康、永德等县部分地区[9]。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1874年,回变时期,勐角董土司罕恩庆与耿马土司罕荣升发生争夺耿马战争,罕荣升向大理提督丁恒山求援,丁以调解为名,借机杀了罕恩庆,委罕恩庆之侄罕荣高为勐角董土司。从此开始,勐角董土司归镇边厅管辖。[10]
![]() | 此章节需要扩充:土司罕华基对中央的支持、参与护国运动 |
土司罕富廷参与中国抗日战争,受任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耿沧游击支队少将司令、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九属运输总队长兼高参[12]。
罕富廷1947年起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耿马设治局选区)。1950年国共第二次内战后期,云南解放,在罕富廷的领导反抗下,耿马成为云南省最晚解放的地区。罕富廷撤退至缅甸,担任云南反共救国军军职,于滇缅边境活动,四国会议之后撤至台湾。1961年起返回金三角持续反共,1978年至台北出席第一届国民大会第六次会议,同年11月病逝于台湾台北市[12]。
耿马土司列表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