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国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名额为五个,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一直未变;其中,中国代表权在1971年通过联合国大会决议中华民国转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原苏联的代表权于1991年由俄罗斯联邦继承。

目前的成员国

常任理事国
更多信息 国家, 所属区域集团 ...
非常任理事国:
更多信息 国家, 所属区域集团 ...
Remove ads

区域集团

Thumb
  非洲集团
  亚洲-太平洋集团
  东欧集团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集团
  西欧和其他国家集团
  不属于任何国家集团的联合国成员
  非联合国成员国或地区
  • 非洲集团:3个安理会席位名额。
  • 亚洲-太平洋集团:2个安理会席位名额。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集团:2个安理会席位名额。
  • 西欧和其他国家集团:2个安理会席位名额,其中至少有一个必须出自西欧国家。
  • 东欧集团(经济转型国家):1个安理会席位名额[1]

此外,至少有一个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来自阿拉伯地区,这一名额从非洲集团和亚洲-太平洋集团中交替产生。这一原则在1967年时得到确认,自1968年开始施行,所以1967年没有阿拉伯国家按照这一原则当选非常任理事国。应该强调的是,非常任理事国的名额分配方法并非是正式的,而是非官方性质的,因此是可以变更的。

每年的联合国大会都会选举产生五个新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每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任期为两年。这一选举被安排在每年的10月16日开始的联合国大会期间。每个集团产生的新任非常任理事国,在得到该集团三分之二多数成员国同意的条件下方可当选。一个国家是可以多次担任非常任理事国的,但是其两个任期必须是不连续的,即不得连任必须至少相隔一年。

选举时间表
更多信息 选举年份, 奇数年 ...

*备注:阿拉伯国家名额从这两个集团中交替产生。

Remove ads

以前和未来的安理会组成

从1946年至1965年期间,联合国安理会一直延续设置6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名额。当时,联合国还没有如今使用的区域集团的设置及名额分配原则,因此这6个名额在当时的分配情况是:

  • 拉丁美洲:2个名额
  • 英联邦国家:1个名额
  • 东欧地区:1个名额
  • 中东地区:1个名额
  • 西欧地区:1个名额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出现,例如1961年西欧地区选举产生的非常任理事国是非洲国家利比里亚;在1964年至1965年期间科特迪瓦代替了英联邦国家成员的名额;自1956年开始东欧地区的名额被亚洲国家所取代。

另外,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组成“四国联盟”,借由安理会改革的机会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还有意大利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国组成的“咖啡俱乐部”,反对“四国联盟”成为常任理事国。

历年产生的非常任理事国

1946至1965年期间

年份 拉丁美洲席位 英联邦席位 东欧
亚洲席位 [2]
中东席位 西欧席位
1946年  巴西  墨西哥  澳大利亚  波兰  埃及  荷兰
1947年  哥伦比亚  叙利亚  比利时
1948年  阿根廷  加拿大  乌克兰
1949年  古巴  埃及  挪威
1950年  厄瓜多尔  印度  南斯拉夫
1951年  巴西  土耳其  荷兰
1952年  智利  巴基斯坦  希腊
1953年  哥伦比亚  黎巴嫩  丹麦
1954年  巴西  新西兰  土耳其
1955年  秘鲁  伊朗  比利时
1956年  古巴  澳大利亚  南斯拉夫
1957年  哥伦比亚  菲律宾  伊拉克  瑞典
1958年  巴拿马  加拿大  日本
1959年  阿根廷  突尼斯  意大利
1960年  厄瓜多尔  锡兰  波兰
1961年  智利  土耳其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利比里亚 [3]
1962年  委内瑞拉  加纳  罗马尼亚  爱尔兰
1963年  巴西  菲律宾  摩洛哥 [4]  挪威
1964年  玻利维亚  科特迪瓦 [5]  捷克斯洛伐克
1965年  乌拉圭  马来西亚  约旦  荷兰
Remove ads

1966年至今

年份 非洲集团
*包括阿拉伯国家代表席位
亚洲-太平洋集团
*包括阿拉伯国家代表席位
拉丁美洲加勒比国家集团 西欧和其他国家集团 东欧集团
1966年  马里  尼日利亚  乌干达  日本  约旦 *  阿根廷  乌拉圭  荷兰  新西兰  保加利亚
1967年  埃塞俄比亚  印度  巴西  加拿大  丹麦
1968年  阿尔及利亚 *  塞内加尔  巴基斯坦  巴拉圭  匈牙利
1969年  赞比亚  尼泊尔  哥伦比亚  芬兰  西班牙
1970年  布隆迪  塞拉利昂  叙利亚 *  尼加拉瓜  波兰
1971年  索马里  日本  阿根廷  比利时  意大利
1972年  几内亚  苏丹 *  印度  巴拿马  南斯拉夫
1973年  肯尼亚  印度尼西亚  秘鲁  澳大利亚  奥地利
1974年  喀麦隆  毛里塔尼亚  伊拉克 *  哥斯达黎加  白俄罗斯
1975年  坦桑尼亚  日本  圭亚那  意大利  瑞典
1976年  贝宁  利比亚 *  巴基斯坦  巴拿马  罗马尼亚
1977年  毛里塔尼亚  印度  委内瑞拉  加拿大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78年  加蓬  尼日利亚  科威特 *  玻利维亚  捷克斯洛伐克
1979年  赞比亚  孟加拉国  牙买加  挪威  葡萄牙
1980年  尼日尔  突尼斯 *  菲律宾  墨西哥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81年  乌干达  日本  巴拿马  爱尔兰  西班牙
1982年  多哥  扎伊尔  约旦 *  圭亚那  波兰
1983年  津巴布韦  巴基斯坦  尼加拉瓜  马耳他  荷兰
1984年  布基纳法索[6]  埃及 *  印度  秘鲁  乌克兰
1985年  马达加斯加  泰国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澳大利亚  丹麦
1986年  刚果  加纳  阿联酋 *  委内瑞拉  保加利亚
1987年  赞比亚  日本  阿根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意大利
1988年  阿尔及利亚 *  塞内加尔  尼泊尔  巴西  南斯拉夫
1989年  埃塞俄比亚  马来西亚  哥伦比亚  加拿大  芬兰
1990年  科特迪瓦  扎伊尔  也门 *[7]  古巴  罗马尼亚
1991年  津巴布韦  印度  厄瓜多尔  奥地利  比利时
1992年  佛得角  摩洛哥 *  日本  委内瑞拉  匈牙利
1993年  吉布提  巴基斯坦  巴西  新西兰  西班牙
1994年  尼日利亚  卢旺达  阿曼 *  阿根廷  捷克
1995年  博茨瓦纳  印度尼西亚 [[File:|22x20px|border |alt=|link=|class=notpageimage]] 洪都拉斯  德国  意大利
1996年  埃及 *  几内亚比绍  韩国  智利  波兰
1997年  肯尼亚  日本  哥斯达黎加  葡萄牙  瑞典
1998年  加蓬  冈比亚  巴林 *  巴西  斯洛文尼亚
1999年  纳米比亚  马来西亚  阿根廷  加拿大  荷兰
2000年  马里  突尼斯 *  孟加拉国  牙买加  乌克兰
2001年  毛里求斯  新加坡  哥伦比亚  爱尔兰  挪威
2002年  喀麦隆  几内亚  叙利亚 *  墨西哥  保加利亚
2003年  安哥拉  巴基斯坦  智利  德国  西班牙
2004年  阿尔及利亚 *  贝宁  菲律宾  巴西  罗马尼亚
2005年  坦桑尼亚  日本  阿根廷  丹麦  希腊
2006年  加纳  刚果共和国  卡塔尔 *  秘鲁  斯洛伐克
2007年  南非  印度尼西亚  巴拿马  比利时  意大利
2008年  布基纳法索  利比亚 *  越南  哥斯达黎加  克罗地亚
2009年  乌干达  日本  墨西哥  土耳其  奥地利
2010年  加蓬  尼日利亚  黎巴嫩 *  巴西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2011年  南非  印度  哥伦比亚  德国  葡萄牙
2012年  摩洛哥 *  多哥  巴基斯坦  危地马拉  阿塞拜疆
2013年  卢旺达  韩国  阿根廷  澳大利亚  卢森堡
2014年  乍得  尼日利亚  约旦 *  智利  立陶宛
2015年  安哥拉  马来西亚  委内瑞拉  新西兰  西班牙
2016年  埃及 *  塞内加尔  日本  乌拉圭  乌克兰
2017年  埃塞俄比亚  哈萨克斯坦  多民族玻利维亚国  瑞典  意大利
2018年  科特迪瓦  赤道几内亚  科威特 *  秘鲁  荷兰  波兰
2019年  南非  印度尼西亚  多米尼加  德国  比利时
2020年  尼日尔  突尼斯 *  越南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爱沙尼亚
2021年  肯尼亚  印度  墨西哥  爱尔兰  挪威
2022年  加蓬  加纳  阿联酋 *  巴西  阿尔巴尼亚
2023年  莫桑比克  日本  厄瓜多尔  马耳他  瑞士
2024年  阿尔及利亚 *  塞拉利昂  韩国  圭亚那  斯洛文尼亚
2025年  索马里  巴基斯坦  巴拿马  希腊  丹麦
2026年
Remove ads

各国的安理会成员国任期

迄今为止,共有132个联合国会员国出任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国职位,其中包括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截至2018年,各国出任安理会会员国的次数不尽相同,而且在132个曾经出任过安理会会员国的国家中,已经有6个国家不是联合国的会员国或是不复存在了。现存的联合国会员国中,有127个国家当选过安理会成员国,另外还有66个国家从未当选过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

截至2024年初,各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会员国的次数及基本情况如下: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目前(2023年)在任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现今已不是联合国的会员国

更多信息 年数 [8], 国家 ...
Remove ads

从未成为安理会成员国的联合国会员国

截至2017年12月,在联合国的193个会员国当中,只有5个是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这也就意味着剩余的188个联合国会员国需要分配安理会的另外10个成员国席位。因此,有为数众多的联合国会员国至今未有一次当选安理会的成员国。

从未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国的国家共有68个国家,其中包括65个现今存在的国家,还有3个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国家。其中,3个历史上曾经存在却没有成为安理会会员国的国家是 坦噶尼喀 桑给巴尔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联合协定》获得通过后,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合并成为一个国家,并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新国家在同年11月1日改名为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而 南斯拉夫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2003年2月4日,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更名为 塞尔维亚和黑山,由于 黑山在2006年6月3日宣布独立, 塞尔维亚继承了 塞尔维亚和黑山的联合国会员国席位。此后, 黑山在2006年6月28日加入联合国。

从未成为安理会成员国的联合国会员国名单如下:

      现今已不存在的前联合国会员国

更多信息 联合国会员国, 所属区域集团 ...
Remove ads

参见

注释和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