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联邦后备部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联邦后备部队
Remove ads

联邦后备部队马来语Pasukan Simpanan Persekutuan,英语:Federal Reserve Unit,简称FRU),俗称“镇暴队[1]或“红头兵[2],隶属于马来西亚皇家警察内部安全及公共秩序局,是一支准军事化的防暴警察部队。联邦后备部队的成立旨在作为一支可随时部署的警察单位,以应对马来西亚境内发生的骚乱或紧急情况,执行秩序维护和防暴任务[3]

事实速览 联邦后备部队, 存在时期 ...
Remove ads

历史

联邦后备部队在马来亚独立之前就已成立,正式设立于1955年12月5日。在成立初期(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联邦后备部队曾参与处理多起影响公共秩序的事件,包括示威、罢工与骚乱等。1990年代末期,联邦后备部队也参与应对一系列由反对党发起的大型示威集会,其中包括安华下台入狱后所引起的“烈火莫熄”社会运动。在进入21世纪后,马来西亚政治朝向两线制发展,反对党和非政府组织举办了一系列不获执政党批准的公众集会,联邦后备部队成为打压集会的前锋部队,引起诸多争议,也因此让其成为反对党的批评对象。

任务

联邦后备部队专司处理有关非法集会、骚乱、罢工和其他维护社会秩序的行动。联邦后备部队配备完善,具备高度机动性,是一支专门应对公共秩序事件的后备部队。在不执行社会秩序任务时,部队成员将由指挥官派发,协助各警区主任、罪案调查局或是特别部门,以执行以下任务:

  • 反罪案行动,例如作为增派的巡逻人手,于高犯罪率地区展开反犯罪巡逻。
  • 天灾应对,在发生天灾(如水灾、火灾、土崩等)时展开搜索与拯救行动,疏散居民、清理受区和防范盗窃等。
  • 大型警务行动,如设置路障、扫荡、拯救人质、密集巡逻等。
  • 人群管理,在贵宾来访、体育赛事、大型集会等场合维持秩序,保障安全等。

随着任务范围日益扩大,联邦后备部队的规模也增加至7个单位,2003年成员总人数达2,481人。此外,联邦后备部队在霹雳州怡保的双溪司南(Sungai Senam)设有专门的水炮队、骑警队和培训中心。为配合实际任务和法律需求,联邦后备部队也成立了一支女性特别支队,初设于吉隆坡士马叻路(Jalan Semarak),随后迁移至蕉赖的专属营地。

联邦后备部队的表现获得国际认可。例如联合国曾向马来西亚皇家警察申请在东帝汶提供防暴部队支援,以协助维持该国独立初期的社会秩序,执行联合国旗帜下的维安任务。

Remove ads

组织

联邦后备部队是马来西亚皇家警察的分支部队之一,与普通行动部队(PGA)、空中行动部队(PGU)、海上行动部队(PGM)、特别行动部队(UTK)和69特种部队(69 Komando)等,一同隶属于全国警察内部安全及公共秩序局(Jabatan Keselamatan Dalam Negeri dan Ketenteraman Awam,JKDNKA)。[4]

每个联邦后备部队基地都设有一个联队总部,由A、B和C三个部队组成。每个部队由两个警棍组、一个武装组(配备步枪、催泪瓦斯和手榴弹)和一个警卫车辆组所组成。 此外,部队内也有多种专门岗位,包括司机、摄影师、翻译、射手、信号操作员和日记记录员。

轻型防暴部队

轻型防暴部队(Light Strike Force,简称LSF),其成员主要由联邦后备队主力部队提前部署,配备防暴盾牌和红色头盔,常用于处理小规模人群。如果现场人群变大且情况失控,完整编制的联邦后备部队将介入。

公共秩序与防暴单位

公共秩序与防暴单位(Public Order and Riot Unit,简称PORU),其成员取自马来西亚皇家警察的普通行动部队,部署于没有任何联邦后备部队基地的州属或地区。

基地

联邦后备部队基地位于马来西亚人口稠密的地区。

重要行动

联邦后备部队曾参与的重要事件包括:

Remove ads

事故

  • 1990年2月28日:吉隆坡-加叻大道靠近彭亨的第31公里处,发生严重连环撞车祸,造成16人死亡,包括11名联邦后备队警员。[22][23]
  • 2025年5月13日:霹雳安顺附近的芝谷-双溪南邦路(Jalan Chikus-Sungai Lampam)发生死亡车祸,警队卡车与失控的砂石罗厘相撞,造成9名联邦后备队成员死亡。[24][25]

图集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