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听觉过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听觉过敏是一种听力障碍,是听觉系统异常敏锐而失去对声音的忍受度,以及适听范围(dynamic range)明显的降低,有时也会伴随着耳鸣和耳痛[1],患有听觉过敏者难以忍受日常的声音,这些声音变得痛苦跟响亮,严重者会影响日常生活。

听觉过敏定义
H.B.Perlman在1938年第一次提出听觉过敏(hyperacusis)概念[2]。Tyler等人于2008年提出以下数种对于听觉过敏的名词定义[3]:
对于听力正常者为轻度或中度的声音,于患者而言却是非常大声,即是响度型听觉过敏。
烦恼型听觉过敏是指对声音产生负面的情绪反应,这样的反应通常是针对特别的声音、特定类别的声音才会出现,是无所不在且持续性的(并非偶发式),这种负面情绪反应会产生焦虑、紧张、刺激的表现。[4]
恐惧型听觉过敏是指一种对声音产生厌恶的反应,会做出回避的行为。反应通常是针对特别的声音、特定类型声音,恐惧型听觉过敏会使患者采取回避行动避免该情境发生、避免去会产生该声音的地方,例如餐厅、健身房,会使他们减少社交、工作等参与。
相对于听力正常者而言,患者对于低强度的声音会感到疼痛(正常人的声压级为120左右),是严重性较高的类型,目前仍不清楚因为疼痛阈值变低抑或是有不同的生理机制导致的。疼痛型听觉过敏需与跟声音无关的耳朵疾病所造成的疼痛作区隔。[5]
造成听觉过敏的原因
治疗方法
首先要分辨是何种类型的听觉过敏,因为不同类型的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许多患者对听觉过敏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保护耳朵以及远离声音,通常会使用耳塞和耳罩去隔离声音,殊不知在使用工具来减低声音经听觉系统传入大脑的音量,反而会进一步让声音在大脑中被代偿性地放大加强(increase central gain),反而会使听觉过敏更严重。[6]
认知行为治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让患者改变对那些声音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减少过度的生理反应。[6]
以连续性的接触宽频噪音使患者可以重新建立对声音的接受度。[11]
主动式听力保护装备可以在不减弱低到对话强度的声音情况下,减弱较高强度的声音。
盛行率
由于听觉过敏可以单独发生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很难有确实的数字,但是耳鸣与听觉过敏有高度关联,耳鸣的患者患有听觉过敏的几率约40%[12][11],有听觉过敏的患者患有耳鸣的几率为86%[13],因此有学者推测两者有相同的发病机制[14]。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