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肥城路11号公寓

1900年代青岛德国建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肥城路11号公寓map
Remove ads

36°04′04.2″N 120°18′50″E 肥城路11号公寓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肥城路11号,始建于1901年,1904-1905年间扩建至现今规模。

事实速览 肥城路11号公寓, 概要 ...

历史

肥城路11号与西侧的海恩大楼可能同属于德国电气工程师约瑟夫·卡尔·海恩(Josef Karl Henn),肥城路11号建造时间略晚于海恩大楼。《青岛官报》(Amtsblatt für das Deutsche Kiautschou-Gebiet)记载海恩于1901年6月参与了今肥城路11号所在地块的拍卖。1902年夏海恩大楼发生火灾时该楼已建成,初建时该楼仅有一层[1]。1904年海恩离开青岛并将海恩大楼卖给地产商阿尔弗雷德·希姆森Alfred Siemssen)的弟弟、青岛啤酒厂业务经理恩斯特·希姆森(Ernst Siemssen[2],肥城路11号楼是否一并被卖给希姆森暂不确定。

1904至1905年间,该楼被扩建至现今规模[1]。1907年行名录记载德国商人马丁·约翰森(Martin Johannsen,有时拼写为Johannssen)在肥城路经营啤酒批发和雪茄烟仓储[3]。1912年,约翰森在该楼开设“健康泉”(Gesundbrunnen)矿泉水厂[4]。1913年地籍图显示该楼所在地块属于约翰森[5]

1914年11月日军占领青岛后,约翰森于1915年被日军逮捕押往战俘营[6]。该楼改为日本人设立的青岛基督教会、青岛基督教青年会。1916年4月,日本基督教徒吉利平次郎在此开设英语夜校“青岛英学院”(青岛英学塾),1917年4月增设日语、簿记学科,改为中日合班制的“青岛学院”。1918年,该校迁至馆陶路捷成洋行旧址[7][8],该校后来发展为青岛学院商业学校,设于今单县路青岛一中[9]。青岛日本基督教会后来迁至今桓台路高苑路路口建立教堂,年代不详。

该楼此后用途不详。学者鲁海称该楼曾为青帮分子张乐古开设的《平民报》(原名《平民白话报》)报社[10]。另据《山东省志·对外经济贸易志》记载1941至1942年间肥城路11号曾有进出口商中和公司[11]。该楼现为民居[1]

Remove ads

建筑特色

该楼高3层(含阁楼1层),正立面中轴对称,一层中央为券式入口,两侧各设两个券窗,转角镶嵌花岗岩装饰,二层接建部分门窗与一层一致,三层因立面收分开四个券窗[1]。每层窗户装饰各不相同。屋顶铺红色牛舌瓦,开老虎窗[12]

图集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