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肮脏现实主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肮脏现实主义是北美文学运动中的概念,由《格兰塔英语Granta》杂志的比尔·布福德英语Bill Buford提出。在现实主义作家中,这一流派的作家常以粗陋朴质的语言来描绘日常生活中更为平庸的一面[1]。肮脏现实主义成为了《格兰塔》1983年夏季版的标题,布福德在简介中这样解释道:

肮脏现实主义有时被认为是各种形式的极简主义,其特点是用词简略且侧重于表面描写。这一流派的作家往往避免使用副词、延展性的隐喻和内心独白,相反,他们利用事物和语境来指明含义。小说中的人物普遍从事底层的、不起眼的工作,且往往缺乏金钱和资源,这使得他们的内心充满绝望。[3]

根据迈克尔·海明森英语Michael Hemmingson的说法,肮脏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包括北美文学运动的“教父”查理·布考斯基,也涵盖一些出现在《格兰塔》第八期的作者,如雷蒙德·卡佛托比亚斯·沃尔夫英语Tobias Wolff[4]理查德·福特拉里·布朗弗雷德里克·巴塞尔姆英语Frederick Barthelme戈马克·麦卡锡佩德罗·胡安·古铁雷斯英语Pedro Juan Gutiérrez费尔南多·委拉斯开兹·梅迪纳英语Fernando Velázquez Medina卡森·麦卡勒斯杰恩·安妮·菲利普斯英语Jayne Anne Phillips[5]。这些作者很少接受或承认自己是肮脏现实主义作家,尽管他们与此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