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安娜·伊瓦沃罗
乌拉圭作家(1895—197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胡安娜·费尔南德斯·莫拉莱斯·德伊瓦沃罗(西班牙语:Juana Fernández Morales de Ibarbourou;1892年3月8日—1979年7月15日),别称美洲的胡安娜(Juana de América),乌拉圭诗人。生于梅洛,曾担任乌拉圭文学院院士、乌拉圭作家协会主席,后卒于蒙得维的亚。在文学领域,胡安娜被认为是20世纪初西班牙语美洲文坛抒情诗中最具个人色彩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倾向于感性地颂扬爱情的奉献和母爱[1],亦曾获乌拉圭国家文学奖,其代表作有诗集《钻石之舌》、《野性的根》、《罗盘》、《金子和风暴》等。
Remove ads
生平
胡安娜·伊瓦沃罗本名胡安娜·费尔南德斯·莫拉莱斯,1892年3月8日出生于乌拉圭东北部的梅洛市33人街(Treinta y Tres)317号,但也有一些文献显示她出生于1895年3月8日[2],是家中的次女,其父母分别是来自西班牙加利西亚的比森特·费尔南德斯(Vicente Fernández)及出生于乌拉圭的瓦伦蒂娜·莫拉莱斯(Valentina Morales),胡安娜早年在教会学校、公立学校就读,后透过自学成才,开始向家乡的《公民义务》(El Deber Cívico)报社投稿诗歌作品,在17岁时,她还发表了一篇论妇女权力的散文,而倡导男女平权也成为胡安娜投身文学创作的重要思想之一[3][4]。
1915年,胡安娜嫁给了巴斯克裔军官卢卡斯·伊瓦沃罗(Lucas Ibarbourou),并开始以胡安娜·德伊瓦沃罗之名为世人所知,两人婚后育有一子胡利奥·塞萨尔·伊瓦沃罗(Julio César Ibarbourou)[5],并于1918年移居首都蒙得维的亚,以笔名珍妮特·迪巴尔(Jeanette d'Ibar)在报纸上发表诗歌。同时,胡安娜相继出版了诗集《钻石之舌》、《野性的根》与散文诗《清凉的水罐》,其诗作受到同时期知名文人的重视,开始在乌拉圭文坛崭露头角[4]。与丈夫有沟通障碍的她还与西班牙诗人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安东尼奥及曼努埃尔·马查多兄弟建立了友谊,维持着密切的往来[6],在1929年,乌拉圭唯一的大学共和国大学的学生团体提出为胡安娜授予“美洲的胡安娜”荣誉称号的议案,以表彰她的文学贡献,并迅速得到了拉丁美洲知名作家胡安·索里利亚·德圣马丁、阿方索·雷耶斯、文图拉·加西亚·卡尔德隆、何塞·桑托斯·乔卡诺等的连署,同年8月10日,胡安·索里利亚·德圣马丁在首都立法宫为她举办了颁奖仪式[7]。1938年,乌拉圭教育部长在共和国大学组织了一门名为“南美假期课程”的暑期课程,其中一堂课邀请了当时南锥体知名的女性诗人,探讨她们的诗歌创作并阐述她们的写作过程,胡安娜、阿方西娜·斯托尔尼与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皆受邀参加[8]。

胡安娜虽然凭借其文学成就受到了赞赏,但在家中却屡遭丈夫虐待,直到后者于1942年逝世,丧夫后的胡安娜曾在1950年代与一位小自己22岁的医师交往,甚至用诗歌记录下了这段恋情[9]。1943年,乌拉圭国家文学院成立。胡安娜于1947年10月3日当选为正式院士,是该院首位女性院士。并于1960年11月18日被授予荣誉院士称号[10]。1950年,她成为乌拉圭作家协会主席,1959年成为乌拉圭首位国家文学奖得主[4],此外,她还曾三度获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人选,不过最终并没有得奖[11]。她的经济条件也没有随着声名鹊起而有所改善,1945年,总统胡安·何塞·德·阿梅萨加得知她因贫穷无法写作,便委托公共教育部长丹尼尔·卡斯特利亚诺起草一项法案,由政府收购她的文学作品。该法案经议会通过并随后实施。但其经济状况并没有根本好转,她甚至在1960年变卖了自己典藏的4,000册书籍。胡安娜最终于1979年7月15日在蒙得维的亚去世,后安葬于布塞奥公墓的家族陵墓中[12]:217。
Remove ads
作品
胡安娜·伊瓦沃罗以诗歌见长,在1930年至1950年间,其创作重心一度转向散文创作。她的作品有诗集《钻石之舌》、《野性的根》、《风中的蔷薇》(La rosa de los vientos)、《迷途的女人》、《罗盘》、《金子和风暴》(Oro y Tormenta)[13],散文集《清凉的水罐》、《小卡尔罗》及儿童剧《娜塔莎的梦想》(Los sueños de Natacha)等[14]。
《钻石之舌》是胡安娜的首部诗集,也是她的代表作,发表于1918年,其中的诗篇透过鲜花、水果、羚羊、云雀等大自然元素抒情[8]:34-35[13],也体现了她试图挣脱20世纪初期社会习俗束缚的努力,这部作品与德尔米拉·阿古斯蒂尼的诗作风格近似,文风温柔细腻,情感真挚,具有现代主义色彩,多表达女性情欲及追求,以及两性平等的理想,亦象征其生命的开端[15]:306-307,该诗集的问世也填补了阿古斯蒂尼、胡利奥·埃雷拉·雷西格和何塞·恩里克·罗多等知名作家相继去世为乌拉圭文坛留下的空白,阿根廷作家曼努埃尔·加尔韦斯认为相比起1910年代初期的某些充斥着低俗淫欲的诗集,《钻石之舌》思想是纯净无瑕的,还为其撰写了序言[16],而乌拉圭文学评论家阿尔韦托·苏姆·费尔德则认为该诗集简洁清新的叙述风格替代了鲁文·达里奥豪华精致的语言,在20世纪初期的拉美文坛取得了突破[15]:310[17]。《野性的根》的文风及比喻手法类似《钻石之舌》,诗句间也充满作者自我陶醉的激情,相比起《钻石之舌》、《野性的根》的现代主义风格,她后半生创作的《罗盘》、《金子和风暴》两部作品的韵律则更为不规则,情调低沉惆怅,内涵晦涩,风格趋向于超现实主义[13]。
Remove ads
评价与纪念
胡安娜·伊瓦沃罗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女性在乌拉圭文化领域的地位,在乌拉圭,她曾获得“美洲的胡安娜”称号[18]:39-41,乌拉圭文学院及乌拉圭作家协会还曾选举他分别担任院士、主席,亦获得政府公共教育部颁发的金质奖章及诗歌奖,以及1959年的国家文学奖,其文学成就得到了多国的肯定,她先后获得玻利维亚安第斯山脉秃鹰勋章、比利时人道主义大奖指挥官十字勋章、墨西哥城荣誉嘉宾称号、纽约美国妇女联盟颁发的“美洲女性”奖、危地马拉格查尔勋章以及阿根廷全国妇女委员会颁发的阿方西娜·斯托尔尼金质奖章[19]。
胡安娜在现代的乌拉圭也受到广泛纪念,该国有多座以其命名的学校,乌拉圭政府则将其在梅洛的出生地开辟为博物馆[20],而该国1,000比索纸币的正、反面则分别印有她的头像及诗作[21]。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