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自助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自助餐(英语:buffet)是指自行选取食物的用餐方式,尤其是不设数量限制、可自由夹取足量餐点的用餐方式。其在汉语圈有不同的称呼方式,例如在香港习惯称“部飞”、“铺飞”或“蒲飞”,读音是取其英语发音;在中国大陆称“自助餐”;在台湾,台式“自助餐”不仅是指“buffet” [3],“buffet”通常被译作“百汇”[4]、“欧式自助餐”[1]或“自助式吃到饱”[2][a]。
![]() | 此条目形似评论,须要清理。 (2024年5月4日)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8月23日) |

起源
欧洲中世纪的盛宴常会摆设许多食物,16世纪时瑞典人将摆放烈酒与小点心由宾客自取的桌子称为“自助餐桌”[5]。到了18世纪,这种方式在法国重新兴起,并于整个欧洲广泛流传。到了近代,西方国家的餐饮业者将其文明化和规范化,发展出现时的自助餐。
形式

一般的欧式自助餐(自助式自助餐)多数都是西餐中的焖、烩、煮类的菜肴,也附有一些沙拉、面包、汤及甜品等配菜。在高级的欧式自助餐,餐厅会安排厨师现场制作一些烧烤肉类供食客即时享用。近年,自助餐的形式已不局限于西式食品,基本上各地的食品都可以作为自助餐的菜肴,也越来越普遍。
由于欧式自助餐是不按食量计取费用的,所以有些人就发明了吃欧式自助餐的一些特殊技巧,达到花最少的钱,吃最多的食物的目的。但这样的做法会使进餐者过多追求进食数量,超量进食会引起人体消化系统的不适,血糖升高,经常这样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综合来看,过量进餐得不偿失。
而欧式自助餐现在朝向多元化发展,许多料理都有效仿欧式自助餐的服务。像是日本料理、韩式料理、西式料理、墨西哥料理、蒙古烤肉等等。现在的亚洲,都有很多自助餐(自助式自助餐)的服务,只收一个固定金额,部分餐厅会再加上10%的服务费,就是一个人头的金额。如果用餐后剩余食品重量超出一定范围,部分商家可能会要求顾客额外缴纳一笔费用,但商家一般会提前告知顾客,以防止顾客浪费食材。自助餐(自助式自助餐)服务费的作用通常是为了反应食材成本,以及员工的薪资等要项。
Remove ads
台湾的“自助式吃到饱”除了指上述顾客自由取用、无限量供应的欧式自助餐以外,也用来称各式无限享用的饮食。可利亚餐厅于1993年在台湾推出了自助餐促销案,任食餐厅开始风行台湾[6]。除了欧式自助餐外,还有火锅、涮涮锅、烧烤或火烤两吃(火锅、烧烤二合一)等等多种料理形式的自助餐[b]。
台湾口语通称的“自助餐”,则多指提供计量型餐点的餐厅,也就是英文里的cafeteria、self-serve restaurant,菜色大致以家常菜为主,让顾客自助式的夹取菜肴,或是由顾客指定、店员夹取。结账时须到柜台计价(采秤重或认菜色),先夹菜后付款,可自选要内用或打包。因为消费流程大部分是不透过店员的自助式服务(self-serve),因此称作“自助餐”。此种“台式自助餐”通常比吃到饱更平价,其性质类似香港的两𩠌饭[7]、中国的自选菜快餐、马来西亚的经济饭[8][9]。台式自助餐除了常见于盒饭店之外,也应用于部分素食餐馆。
而台湾的欧式自助餐为什么要叫自助式自助餐,可能是因为早期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店引入台湾时,让台湾本土一些餐饮业产生危机感,所以模仿西式快餐,开了很多中式快餐店,只是早期中式快餐都是由服务人员帮忙夹菜,后来有些商家应该是成本考量,改由客人自己夹菜,为区分与中式快餐不一样,自己夹菜的快餐店名称就改叫自助餐(即self-serve restaurant),一推出就很受欢迎,一些中式快餐也纷纷改为自助餐方式。但也有可能台湾自助餐就只是欧美的cafeteria在台湾本土化后的形式,然后因cafeteria是采自己夹菜的自助式服务,所以就称作自助餐,方便台湾顾客直观理解。
自助餐在香港非常流行。大部分酒店都有早餐、午餐或晚餐自助餐。有些日式餐厅亦有放题服务,亦即是定价内可任意选择放题餐单内的食物,不设上限。部分设时间限制,如90分钟或2小时。
自助餐图集
-
师生们的复活节自助餐
-
在美国的中式自助餐
-
军中自助餐
-
家中的自助餐
-
西式自助餐熟食区
-
自助餐水果区
-
海鲜和日式美食区
-
自助沙拉吧
-
日本酒店的自助餐厅
-
自助餐小吃区
-
自助餐烤肉区
-
自助早午餐的小吃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