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臭巨山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臭巨山蟻
Remove ads

臭巨山蚁学名Camponotus habereri)又称哈氏弓背蚁,是台湾特有种

事实速览 臭巨山蚁,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生态习性

臭巨山蚁为单蚁后型的物种,成熟蚁巢通常由1只具生殖能力的蚁后及约千只的职蚁组成。臭巨山蚁为树栖型,生活在森林环境中,但也会出现在都市边缘的杂木林、都市绿带与行道树,常见筑巢于树干、枯木、腐木中[1] 。杂食性,以环境中植物花蜜、蜜腺分泌或小型昆虫尸体为食。觅食方式为单独、小组工蚁外出觅食,有工蚁的招募行为。夜行性的觅食律动周期。[2]

分布分类与地理分布

臭巨山蚁发表于台湾。目前已发现分布于中国大陆日本台湾,在台湾广泛分布于中低海拔的地区,动物地理分布型属于东亚区分布型,近年来也发现入侵澳洲,成为入侵种[2]

形态描述

头部

头型卵圆型。后头平顺,头盖着生稀疏短毛。前额叶退化呈片状倾斜将触角窝部分盖住,前额三角区明显;无明显触角窝且触角沟不明显。头楯前缘平顺、外突或中间凹陷,具明显头楯中毛与成对头楯侧毛着生。大颚呈三角型或亚三角型,大颚前缘齿突多于7 个。触角12 节,无明显锤节。复眼大明显。[2]

胸部

前中胸背板无明显隆起。前中胸背板光滑无刻纹,前胸背板与中胸背板上各着生1 对长针状毛。前中胸愈合完全,无后胸背板沟,后胸背板缝明显,后胸腺退化,无后胸腺孔。后胸气孔明显。[2]

腹部

前伸腹节光滑无刻纹无毛着生,无前伸腹节刺与前伸腹节叶,前伸腹节气孔呈长型。腹柄节无柄部,瘤部呈三角状,无腹柄节刺与腹柄节下突起。腹锤背板光滑无刻纹,着生均匀长针状毛,螫针退化,具酸腺孔,酸腺孔呈圆形开口,无着生长缘毛。[2]

概述

单蚁后制,蚁后体长15.0– 16.0 mm[3],职蚁多态型,小工蚁体长7.0– 7.6 mm,大工蚁12.1 –12.5 mm。体躯双色,通常为头部、中躯及腹柄部为暗红色,腹锤部为黑色具淡褐色斑块。[2].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