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旧城墙遗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旧城墙遗迹(葡萄牙语:Troço das Antigas Muralhas de Defesa)位于大三巴和哪吒庙后,是澳门旧城城墙幸存的一部分,由蚝壳、沙子、粘土、牡蛎壳、稻草、石头和泥土混合的材料建造。。昔日旧城墙,为16、17世纪葡萄牙统治澳门期间澳门防卫的重要部分。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历史沿革
旧城墙乃澳门被葡萄牙占据时期兴建,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即明朝隆庆三年)。由于明政府一直不允许葡萄牙人私筑城墙,故城墙历来曾数次被拆毁。但因要抵御荷兰的入侵,故澳葡政府在1632年以此为借口,不理会明政府的反对,复建了澳门北部城墙及炮台。昔日葡萄牙人在澳门半岛的北部、东部及南部均筑有城墙,并于要塞位置建筑了炮台,使澳门地区成为严密防范的城堡。而现存的旧城墙遗址部分,正是1632年所复建之一部分。
旧城墙位置

据《澳门地理》描述昔日的城墙:“其墙所经,自今东望洋山顶天文台西侧起,下山,经水坑尾细井巷,上大炮台,连接大炮台城,复下山,再接慈幼院,北绕白鸽花园,经大三巴围营地之西,南通天街经窗门街过万里长城,妈阁庙之东北背、绕西望洋山城至海滨,足见葡人当时所占只限于三巴门城南之地,至今墙界,尚断续可寻。”
旧城墙遗址于半岛多个地方仍有迹可寻,如圣罗撒女子中学后门(东望洋新街),山顶医院往加思栏花园的山坡上,利马窦中学部分围墙,以及主教山上的西望洋瞭望台,而被列入澳门历史城区的一段,位于圣安多尼堂区圣方济各斜巷,在大三巴哪吒庙前的一道黄土墙。土墙后面则为茨林围。
特色
现存旧城墙遗址身长18.5米,高5.6米,宽1.08米;墙身中的砖券洞,宽1.8米,高2.8米。墙身以沙泥、细石和掺杂蚝壳粉等物料,逐层压实筑成。旧城墙中有一圆拱形门口,墙后为民居,而在旧城墙遗址末端有一“梁永馨香庄”的旧招牌。
局部倒塌事件
2022年6月9日傍晚,嘉思栏马路近山顶医院传染病大楼的地盘的一段古城墙发生山体滑坡和局部倒塌,导致旁边的嘉安阁停车场墙身倒塌,同时波及大厦内的一至三楼近古城墙的单位。[1][2]文化局表示正联同相关部门进一步了解情况及事故原因,待山坡加固,确保安全、稳定后,将按城墙原来的样式、工艺及材料进行修复,但局方仍未透露倒塌范围。至于将长50米、有400年历史的古城墙如何修复原貌暂未公布,并澄清古城墙墙脚并没有因地盘施工外露。[3] 位于事故现场旁的嘉安阁中有住宅单位被泥石覆盖,整个墙身倒塌,浴室和厨房后露台均受波及。有住户批评政府部门在反映该事件即将发生前反应缓慢,到事件发生后才后知后觉。[4] 6月10日,土地工务局接消防局通知跟进作检测,初步判断嘉安阁结构没有即时危险。由于事发位置邻近被判定的不动产城墙遗迹,加上环境复杂,为保障市民安全,土地工务局及公共建设局立即跟进,已展开紧急维护工程,而事发地点邻近的私人建筑项目被要求停工。[5]
2022年8月18日,澳门立法会召开口头质询会议,直选议员李良汪及间选议员何润生关注今年六月发生的加思栏马路古城墙倒塌及山体滑坡事件。文化局文化遗产厅厅长蔡健龙表示,就山体滑坡事故成因,权责部门已开展调查,文化局会根据调查结果开展跟进程序。对于有议员要求公开有关调查,并促请政府就事故问责,政府代表未有进一步回应。负责上方传染病大楼工程的公共建设局局长林炜浩表示,工程承建商于5月20日及27日反映问题,公建局其后有派员了解渗水情况,并告诉相关人士如何清理排水。6月13日,公建局连同工务部门到现场,发现金丽阁外墙同护土墙之间有空隙,让雨水透过空隙从外墙渗出,局方已同业主代表讲解,建议修补空隙,以确保排水畅通。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表示,旧城墙倒塌这是一个意外,政府已委托第三方调查。间选议员梁安琪表示,澳门城市风貌特性是历史文物及居民的生活,在保育同时亦要平衡社会及居民发展需要,特别位于历史文物附近的楼宇安全,需要加强关注,及时维护及修缮。直选议员林宇滔要求当局公开第三方报告,知悉事故真正成因。他又指出,今次出事斜坡属低风险,而且不在当局掌握的260个斜坡当中,有关评估机制要更细致,做好巡查;而直选议员高天赐要求政府交待政府如何预防事故?政府在2016年决定兴建传染病大楼至今,做了什么工作?他又批评,古城墙部分被拆毁,需要有人问责,“唔系交待、赔钱就算数。”对于会否公开第三方报告,罗立文未有进一部回应。林炜浩表示,目前本澳有260个斜坡,政府每年巡查,去年进行了6次,有6个被评为高风险斜坡需要处理,当中5个已完成维修工程,其中一个因涉及非法开垦,转介相关部门跟进。[6]
2022年9月中旬,公共建设局公布最终调查报告摘要,并分析于古城墙上、下两地盘对于古城墙倒塌之影响。据调查摘要,事故是因为嘉安阁侧古城墙下方砌石护土墙的自身结构不完整和砌石块之间的松散而存在着稳定性的缺陷;而专科大楼观光走廊及私人地盘在同期进行施工,对该砌石护土墙构成安全性隐患、加上暴雨连场进一步弱化该砌石护土墙的稳定性,共同诱发本次古城墙倒塌事故的发生。而事故发生前,两地盘在施工规划、边坡安全评估及监测、古城墙的保护及监测等方面都未有确实执行,令事发前未有发现危机。调查摘要指出,在私人地盘“设置的监测系统中,监测频率为每三日一次的人手读数,监测频率较低;监测点的安装位置集中在古城墙墙体顶部、嘉安阁及金丽阁的结构上以及基坑顶部,仅能反映该地盘的基坑开挖情况,未能有效监测古城墙墙体、特别是嘉安阁侧砌石护土墙的稳定性”。而专科大楼工程展开前,“并未对古城墙的尺寸、结构、以及其下方的山体和护土墙的稳定性及完整性作深入的调查及评估,并进行安全监测,也没有适当的古城墙保护措施以及妥善的雨水收集及排放措施”[7]。
Remove ads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