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旧东河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旧东河桥为一座位于台湾台东县成功镇与东河乡交界、横跨在马武窟溪上的一座桥梁,由台东县政府东河乡公所以及东部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共同管理与维护,属于台东县政府所列管的历史建筑之一,并被文建会评选为“台湾历史建筑百景”之一[1],也曾是名列于“台东八景”之中。
Remove ads
建设资讯
东河桥原名吉田桥,初代桥始建于1920年(大正9年)11月,是“台东—马太鞍道”[a]上的一座重要桥梁,该道路自1917年开始由台湾总督府进行拓宽与建桥[2][3][注 1],为一座高18.8米,长127.3米的木造铁线桥。
其后台湾总督府自1921年起至1926年止,将“台东—马太鞍道”之台东~新港段道路拓宽成5.45米宽的汽车道,于台东厅境内架设桥梁48处。恰好1925年7月吉田桥遭到暴风雨吹坏,交通中断,人员货物一度经由马武窟溪溪底通行,有关单位自1926年1月起进行复旧,工程费4万8千圆,由台湾总督府指派台东厅土木课技师吉田一之进行规划并建造,在该桥建成之前,吉田一之因病逝世,为纪念他的贡献,特将此桥命名为“吉田桥”[5][6][7][3][注 1]。
吉田桥1926年7月改建完成,全长450尺(另一说440尺,约133米),共3座桥塔2主跨,为一座可通行汽车的铁索吊桥,同年8月29日上午10时举行竣工典礼[3][8][9][10][注 1][11][12]
Remove ads
日本当局在吉田桥畔从事道路工程时,发现原住民石棺、石斧、刀器、人骨、首饰用玉等遗物,台东厅于1926年9月将遗物搬送至台北博物馆 [13][注 1]。
台湾战后时期“吉田桥”因吊桥钢索腐蚀,自1952年起禁止载重车辆通行,而台湾省公路局的长途客运班车,乘客也必须下车过桥,人员与货物运输均感不便,迭有改建声浪,该桥遂于1953年重建,将吊桥改建为混凝土T型梁桥与拱桥,合计南侧80.5米T型梁桥孔5孔、北侧46.83米上承式开腹式拱桥1孔、并保留原日治时代架设在溪中石灰岩上的中央桥塔1座4.97米,桥梁全长126.88米,桥宽4.6米,工程费新台币104万圆,并因地名而改称为“东河桥”,为今日所见的旧东河桥。[14][15][16][17]

1992年(民国81年),台11线东部滨海公路进行拓宽工程,由于当时的东河桥宽度仅能单线通行,因此当地民众建议下,由台湾省公路局于下游处重新建了一座钢架铁桥,为现今的新东河桥,并将旧桥规划为东河桥风景区内的行人景观桥,供游客在桥上休憩赏景,禁止任何汽机车辆进入。[18]
Remove ads
相邻道路
注释
资料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