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般剌密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般剌密谛(梵名:Pramiti,意译作“极量”),又译为般剌蜜帝般剌密帝释极量,生平不详,相传为中印度人,古代印度佛教高僧,东渡中国,诵出《楞严经》,之后就回到印度,不知所终。因为文献不足,现代学者怀疑他只是个伪托的名字,实际并无其人。

事迹与传说

相传他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于广州的“制止道场〈今光孝寺〉”[1]诵出《楞严经》十卷,时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沙门怀迪[2]证译,居士房融[3]笔受。未久,其本国国王怒其擅出经本,遣人追缉,般剌密谛乃泛舶西归。事见唐智昇续古今译经图记[4]。在之后的记载,如宋子璿首楞严义疏注经[5],皆来自《续古今译经图记》再加以修饰。《开元释教录》中则说,《楞严经》是由怀迪遇一梵僧(未得其名),赍梵经一夹请共译之,由怀迪笔受经旨兼缉缀文理(笔受、缀文)。

近代学者疑《楞严经》为唐朝汉人自撰,非般剌密谛所传。[6]《开元释教录》说《楞严经》是怀迪与不知名梵僧译出,般剌密谛也可能只是一个化名。学者罗香林,吸取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所载的“贞固”可能就是般剌密谛[7]

易筋经》、《洗髓经》二书,亦属名般剌密谛所传,但经学者考证,此书应该是在明末伪造的[8]

Remove ads

注解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