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艾哈迈德王子历险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艾哈迈德王子历险记》(德语:Die Abenteuer des Prinzen Achmed)是一部于1926年上映的德国童话动画电影,由洛特·赖尼格编剧并执导。由于早期由奎里诺·克里斯蒂亚尼制作的两部动画长片已佚失,因此本片被广泛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动画长片之一。影片的情节取材自《一千零一夜》中的多个故事,包括〈阿拉丁〉、〈艾哈迈德与帕里巴努〉以及〈乌木马〉等。
本片采用由赖尼格首创的剪影动画技术进行制作,具体做法为将纸板剪影与薄铅片置于摄影机下进行操控,类似于东南亚的皮影戏风格。原版胶片经过色彩染色处理,增强视觉效果。此外,赖尼格在制作本片时亦使用了多平面摄影机的早期形式,这种装置被视为数位动画出现前最重要的动画技术之一。该片制作期间吸引了多位当时著名的前卫动画艺术家参与,包括瓦尔特·鲁特曼、贝特霍尔德·巴托施与卡尔·科赫等人。[2][3][4][5][6]
Remove ads
剧情大纲
故事以一名非洲巫师向哈里发展示他所召唤出的飞马。当巫师拒绝以任何黄金交换飞马时,哈里发承诺让他任选一件宝物。巫师竟选中了哈里发的女儿蒂娜沙德(Dinarsade),令她惊恐不已。蒂娜沙德的哥哥艾哈迈德王子(Prince Achmed)坚决反对,却被巫师哄骗乘上飞马。艾哈迈德因不懂控制飞马,被其带离地面升入天空。巫师随后遭到哈里发囚禁。
在学会控制飞马降落后,艾哈迈德来到一座神秘的异国岛屿瓦克瓦克。当地有一群少女热情迎接他,但在她们争夺艾哈迈德的注意时,他乘马飞离来到一处湖泊,目睹瓦克瓦克女王帕里·巴努(Pari Banu)与侍女们前来沐浴。帕里·巴努被发现时试图逃跑,却因其能飞行的羽衣被艾哈迈德夺去而无法离开。最终,艾哈迈德归还羽衣并赢得她的信任,两人相爱。帕里·巴努警告他瓦克瓦克的恶魔将试图杀死他。此时巫师挣脱铁链,以蝙蝠之形潜逃,并变身袋鼠寻找艾哈迈德。艾哈迈德追逐巫师时坠入深坑,与一条巨蛇搏斗之际,帕里·巴努被巫师掳走并贩卖至中国皇帝手中。巫师将艾哈迈德困于山顶巨石之下,所幸火焰山的女巫注意到他并将其救出。因巫师为女巫的宿敌,她遂协助艾哈迈德从皇帝手中救回帕里·巴努。然而,瓦克瓦克的恶魔再次将帕里·巴努掳走。艾哈迈德俘获一只恶魔,强迫其载他前往瓦克瓦克,但城门紧闭。
之后,艾哈迈德击败一只攻击阿拉丁的象蛇,并听其讲述经历:阿拉丁原为贫穷裁缝,被巫师派往山洞取回神灯。因拒绝在交出神灯前离开洞穴,阿拉丁遭巫师封锁于洞中。意外释放灯神后,他命令灯神将自己送回家,并最终与蒂娜沙德成婚。某夜,阿拉丁的宫殿与蒂娜沙德一同消失,神灯亦被夺。阿拉丁遭哈里发误解,只得逃亡,途中遭遇风暴漂流至瓦克瓦克,并险遭妖树吞噬,为艾哈迈德所救。
艾哈迈德得知巫师为夺蒂娜沙德而陷害阿拉丁,怒火中烧。他告知阿拉丁巫师夺走了神灯与宫殿。此时女巫现身,表示唯有神灯才能打开瓦克瓦克之门,遂决定与巫师展开决斗。二人展开魔法对决,变化万端:巫师变为狮子、蝎子、秃鹰与大海蛇,女巫则化为蛇、公鸡与鲸鱼。最终,双方回复人形,互掷火球,最后女巫将巫师击毙。凭借神灯,众人得以进入瓦克瓦克,及时救出即将被处决的帕里·巴努。一场激战爆发,一名恶魔夺走神灯,女巫成功夺回,并召唤灯神降妖。最终,一只九头怪将帕里·巴努擒获,艾哈迈德斩断一颗头后却增生两颗,所幸女巫制止其再生,艾哈迈德得以将其击毙救回心上人。
随后,一座飞行宫殿降落地面。艾哈迈德、帕里·巴努、阿拉丁与哈里发一同找回蒂娜沙德。两对恋人向女巫道别,乘宫殿返回王宫,故事至此圆满结束。
Remove ads
制作

洛特·赖尼格从1923年开始制作《艾哈迈德王子历险记》,历时三年完成。由于每秒动画需要24格画面,每一格都需逐格拍摄,制作过程极为繁琐。[6]赖尼格选择《一千零一夜》作为改编题材,是因为她希望呈现仅能透过动画表现的奇幻事件。参与制作的团队成员包括她的丈夫卡尔·科赫(Carl Koch)、瓦尔特·鲁特曼(Walter Ruttmann)、贝尔托尔德·巴托什(Berthold Bartosch)、亚历山大·卡尔丹(Alexander Kardan)与瓦尔特·图克(Walter Turck)。电影由柏林银行家路易·哈根(Louis Hagen)资助,他还提供了自家菜园车库的阁楼作为工作室。
奥斯卡·费钦格制作了一台蜡雕切割机,用于视觉化多场魔法场景。制作团队还使用了早期的多平面摄影机。为了创造特效画面,他们透过在厚纸板上打孔并用强光照射制作星星效果,半透明纸张层叠模拟波浪,银色纸片则用来呈现月光倒映的水面。在某些可动背景中,还使用了多层分层素材与两份底片的组合,背景材质包括砂、颜料与肥皂。对于这些特殊技术,巴托什曾回忆:“我在多年创作中学到很多东西。肥皂,真的很了不起,什么都能做。”[7][8]
Remove ads
电影原版为彩色染色胶片,但在修复之前流通的版本均为黑白。[9]1998至1999年间,德国与英国的电影档案馆根据现存的硝酸底片进行修复工作,并使用德斯梅特彩色技术复原原始的染色影像。
家庭媒体
英语地区的DVD由Milestone Films发行,提供NTSC R1(Image Entertainment发行)与PAL R2(英国电影协会发行)版本。两版本内容相同,皆提供德语内嵌英文字幕版本与英文旁白版本。[10]
文化影响
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于1992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阿拉丁》中出现一位名为“艾哈迈德王子”(Prince Achmed)的角色,即为对本片的致敬。此外,美国系列动画片《神脐小卷毛》中的集数〈The Answer〉也受到本片艺术风格的启发。[11]
音乐
本片原始配乐由德国作曲家沃尔夫冈·泽勒创作,并与动画制作过程紧密合作完成。为了让当时具备现场乐队的大型剧院能够精确配合动画节奏,赖尼格特别制作了供管弦乐团使用的光学读谱图。[12]
2006年10月,丝绸之路乐团于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即兴演奏本片配乐,结合西方弦乐与如乌德琴、内伊笛、笙等乐器。[13]该团于2007年2月在罗德岛普罗维登斯的雅芳剧院再度演出。[14]
伦敦乐团Little Sparta于2007年演奏本片配乐,并在同年Latitude音乐节、2009年爱丁堡艺术节以及2017年Mekonville艺术节等地演出。他们亦在英国各地剧院演出,并于2008年6月发行收录部分配乐的EP。
纽约市的Morricone Youth于2012年演奏本片配乐,并于同年9月28日在布鲁克林的夜鹰戏院首次现场演奏。[15]Country Club Records于2016年发行包含六首曲目的黑胶EP。[16]
西班牙乐团Caspervek Trio于2014年为演奏本片配乐,首演于维戈,后续于奥伦塞、利普托夫斯基米库拉什(斯洛伐克)与马德里等地演出。.[17]苏格兰爵士四重奏S!nk于2017年于爱丁堡Hidden Door艺术节中演出,为封闭25年后重新开放的利斯剧院庆祝活动之一。[18][19]
英国伯明翰皇家音乐学院的学生于2018年4月22日Flatpack影展期间在Dig Brew Co.首演。[20]克里斯·戴维斯(Chris Davies)为2014年布拉德福动画节(Bradford Animation Festival)开幕夜创作新配乐,结合现场与录制乐器,并于英国与欧洲多地巡演。
本·本特尔(Ben Bentele)、大卫·奥尔德迪斯(David Alderdice)、丹尼尔·贝(Daniel Be)与凯特·波普(Cait Pope)于2023年4月2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帕奥尼亚的Paradise Theater,首度演出他们创作并即兴演奏的新配乐。该演出融合多样世界乐器与电子元素。
Remove ads
评价
2007年影片重新上映期间,票房收入为100,156美元。[1]
根据评论汇总网站烂番茄汇总的21篇评论文章,100%的评论者给予该作正面评价。该网站总结的评论家共识是“《阿克迈德王子历险记》极致细腻的视觉效果与其令人着迷的故事相得益彰。”[21][22]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