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苏麻喇姑

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 出身于蒙古族, 擅长女红, 设计清朝开国冠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苏麻喇姑
Remove ads

苏麻喇姑(1615年—1705年),原为蒙古族,她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通晓文字。曾经担任顺治帝康熙帝两代皇帝的启蒙老师。老年时,又抚养康熙的第十二子胤裪

事实速览 苏麻喇姑, 官女子 ...

康熙四十四年(1705)九月七日,苏麻喇姑以九旬高龄去世,以的礼制下葬,园寝位于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方向新城。

名字由来

苏麻喇姑蒙古原名苏墨(茉)儿()(Sumal),蒙语中意为“毛制长口袋”,这种口袋装上东西后可搭在人背上也可搭马背上,是蒙古牧民常用之物,这是她父母亲用随眼看到或随心想到的东西为孩子取的名字。直到顺治九年(1652),她还使用着这个名字。而苏麻喇(Sumala)是满语,与“苏墨(茉)儿(尔)”意思相似,意为“半大口袋”。康熙四十四年(1705),她去世时,便是叫苏麻喇。在乾隆《五体清文鉴》中,“苏麻喇”与“苏墨(茉)儿(尔)”是互为对应的同一词,可见苏麻喇这个名字是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由蒙语改为满语。[1]

多才多艺

1636年,苏麻喇姑参与清初国服的设计。《啸亭杂录》说“国初衣冠饰样”,皆苏麻喇姑“手制”。另据《清史稿》载,“清自崇德初元,已厘定上下冠服诸制。” [2]

皇室地位

清宫中,孝庄称她为“格格”,玄烨称她为“额娘”,皇子、公主们叫“嬷嬷/苏玛拉奶奶”。“格格”“额娘”“嬷嬷”在满语中分别是“姐姐”“母亲”“奶奶、祖母等年长妇人”之意,这些称谓可窥见苏麻喇姑同皇室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3]

《啸亭杂录》中提及,康熙帝年幼时,作为小皇帝的启蒙老师,“赖其训迪,手教国书”。孝庄文皇后去世后,苏麻喇姑又担任了十二皇子胤祹的养育之职,彼此共同生活近二十年。苏麻喇姑对胤祹的教养非常成功。康熙晚年,诸皇子拉党结派,十四阿哥以上完全没有介入者很少,而胤祹就是其中之一。胤祹和苏麻喇姑感情也非常深厚,他在奏折中称苏麻喇姑为“阿扎姑”。苏麻喇姑病重时,胤祹日夜看护,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奏称:“自嬷嬷生病之日起,十二阿哥即日夜守在嬷嬷身边,阿哥的福晋也昼夜在旁看护。”直至苏麻喇姑去世。


影视形象

年份 作品 演员
1987年 满清十三皇朝 周美玲
1993年 康熙大帝 朱娜
2000年 怀玉公主 赵丽蓉
2001年 康熙王朝 茹萍
2002年 孝庄秘史 胡静
2006年 大清风云 韩晓
2018年 苏茉儿传奇 杜若溪

注释

相关条目

文献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