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环己哌啶(英语:phenylcyclohexyl piperidine,缩写PCP)也称为苯环利定(英语:Phencyclidine),俗称天使尘(英语:angel dust),是一种解离性麻醉剂,主要用于娱乐用途,具有显著的改变精神状态的作用[1][5]。其可能引发幻觉及听觉感知扭曲[5][8][9]。作为一种毒品,常被吸食,或是口服与注射使用[5][6][8],也可与大麻与烟草混合。[1][5]
事实速览 临床资料, 商品名 ...
苯环己哌啶 |
 |
|
| 商品名 | Sernyl, Sernylan (both discontinued) |
|---|
| 其他名称 | CI-395; Phenylcyclohexylpiperidine; "Angel dust"[1] |
|---|
| AHFS/Drugs.com | phencyclidine |
|---|
| 成瘾性 | 从低到高不等[2][3][4] |
|---|
| 给药途径 | Smoking, injection, snorted, by mouth[5][6] |
|---|
| 药物类别 | NMDA受体拮抗剂;全身麻醉药;解离致幻剂等[5] |
|---|
| ATC码 | |
|---|
|
| 法律规范 |
|
|---|
|
| 药物代谢 | Oxidative hydroxylation in liver by CYP450 enzymes, glucuronidation |
|---|
| 代谢产物 | PCHP、PPC、PCAA |
|---|
| 药效起始时间 | 2–60分钟[7] |
|---|
| 生物半衰期 | 7–46小时 |
|---|
| 作用时间 | 6–48小时[7] |
|---|
| 排泄途径 | 尿液 |
|---|
|
1-(1-Phenylcyclohexyl)piperidine
|
| CAS号 | 77-10-1 Y |
|---|
| PubChem CID | |
|---|
| IUPHAR/BPS | |
|---|
| DrugBank | |
|---|
| ChemSpider | |
|---|
| UNII | |
|---|
| KEGG | |
|---|
| ChEBI | |
|---|
| ChEMBL | |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
| ECHA InfoCard | 100.150.427  |
|---|
|
| 化学式 | C17H25N |
|---|
| 摩尔质量 | 243.39 g·mol−1 |
|---|
| 3D模型(JSmol) | |
|---|
| 熔点 | 46.5 °C(115.7 °F) |
|---|
| 沸点 | 136 °C(277 °F) |
|---|
c1ccccc1C2(CCCCC2)N3CCCCC3
|
InChI=1S/C17H25N/c1-4-10-16(11-5-1)17(12-6-2-7-13-17)18-14-8-3-9-15-18/h1,4-5,10-11H,2-3,6-9,12-15H2 YKey:JTJMJGYZQZDUJJ-UHFFFAOYSA-N Y
|
关闭
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癫痫发作、昏迷、成瘾和自杀风险增加[8]。即使停止使用,仍有出现闪回的可能[9]。从化学上讲,苯环己哌啶属芳基环己胺类,从药理学上讲,属解离性麻醉剂[5][10][11],并作为NMDA受体拮抗剂发挥其作用[10]。
苯环己哌啶于美国的使用最为普遍[12],使用率曾于20世纪70年代达到顶峰[13]。在2005-11年期间,因使用苯环己哌啶而前往急诊室就诊的人数增多[8]。截至2017年,美国约有1%的十二年级学生报告在去年曾使用过苯环己哌啶。在25岁以上的群体中,有2.9%的人报告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曾使用过苯环己哌啶。[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