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英德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英德话,或称英德客家话,是汉语族客家语的一种方言,主要使用于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的大部分乡镇。根据1987年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英德地区有两种客家语,分别是粤北片粤台片韶南小片[1],而根据2012年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则被归类为客家语粤台片龙华小片[2]

事实速览 英德话/英德客家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 ...

概况

英德东临翁源新丰,正北与乳源曲江接壤,南接佛冈,西南连清远,西北与阳山毗邻。市内主要说客家语(当地俗称做“硬声”),其次是广州话(俗称白话),接着是附城话(一种兼有客家语和粤语特点的当地语言,也称作“平声”)[3],还有少数闽语、瑶话。

客家语主要分布在英德东部,使用人口约59万人,占全市64%。而广州话、附城话和九龙话的使用人口为27万,占全市约29%,还有6万人说普通话。其余人说黎话、麻声、瑶话和潮汕话等等。

音韵系统

以下是英德市东乡鱼弯的客家语音系。

声母

英德话总共有20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p 波巴包蛮博 pʰ 怕普皮步劈 m 魔买卖妹密 f 风护非父福 v 蛙焊煨位文物
t 多带队党笠 tʰ 拖大渡淡铁 l 李林难脑绿  
ts 租祖剂曾积 tsʰ 清茶罪寻寂 s 星师心思削    
tʃ 追张折针竹 tʃʰ 穿柱浊深泽 ʃ 书树水韶失 ȵ 耳染软饮日  
k 交歌己季结 kʰ 可溪考共狭 ŋ 岸危银岳 h 河好霞学核 Ǿ 英影宴游叶

韵母

英德话总共有57个韵母(包括自成韵母的/m/)。

ɿ 租祖紫自易 i 渠几米耳西 a 车爸坝沙嫁 u 布胡符雾裤
y 取墟女煮雨 ia 姐些斜谢野 ai 大戴买败派 ɔi 胎采亥害爱
ei 跛矮尼溪启 ui 水队推会泪 au 包校跑爪炮 ou 宝道早左歌
ɛu 缕剖亩斗钮 iu 刘秀九幼舅 iau 椒骄苗小叫 iui 御乳锐
ua 瓜垮剐跨寡 am 凡咸站淡潭 em 森参人参 im 针枕品心寻
iam 暂忏贬廉帘 an 翻饭幻反万 ɔn 段短团钻碗 ɛn 跟恨衬银奔
in 进尽信兵灵 ian 园建县缘怨 ien 钱前线连变 iɔn 拴栓全船软
un 本笨婚村分 iun 云永运润允 aŋ 行硬生耕冷 ɛŋ 崩朋鹏灯等
ɔŋ 帮忙当党烫 uŋ 松蓬东动工 iaŋ 青零顶瓶坪 iɔŋ 网枪养羊阳
iuŋ 荣勇容涌用 ip 立缉集习执 ap 答纳杂蜡鸭 ep 涩
iap 帖叠侠碟叶 it 笔日吉一特 at 达辣砸抹扎 iet 别灭薛热雪
ut 出骨律术国 iat 越粤悦阅乙 ɔt 割渴豁葛喝 et 密蜜北默虱
uat 刮括阔 ak 白百麦客隔 ɔk 博莫托落乐 ek 德测黑色帛
uk 木谷福六 iak 屐额踢迹锡 iɔk 脚雀弱削药 iuk 菊曲局欲玉
m 吴悟五午误
Remove ads

声调

英德话总共有6个声调,其中平声去声入声分阴阳、上声不分阴阳(上声和阳去同读31调)。

声调 调值 例字
阴平 33 多哥花天开厚有弟断
阳平 213 陈才平寒文麻人娘同
上声 31 早走主五染用让大病
阴去 53 盖正怕放送汉爱菜去
阳去 31 夏夜背画地自事用旺
阴入 2 急一七湿汁福出谷屋
阳入 5 叶局入鹿十月白读合

语音特点

声母

  1. 古全浊声母字不论平仄今逢塞音、塞擦音大都读送气清音声母。
  2. 古非敷奉微母有小部分今保留重唇音读法。
  3. 古精庄章知组并未两套声母,古精、庄字今读[ts tsʰ s];古知、章字今读[tʃ tʃʰ ʃ]。
  4. 古泥母在洪音前与来母不分,都读[l]。在细音前则读为[ȵ]。
  5. 古晓匣母在合口韵中今多读为[f v]。在开口韵中今读为[h],部分开口三四等字读为[ʃ]。
  6. 少数古溪母字读[h],与晓匣开口韵相同。
  7. 古邪母字今多读[tsʰ],少数读为[s]。
  8. 古日母字今多读细音,其中大部分读[ȵ],与疑母部分细音合流,少数读为零声母。
  9. 分尖团,[k kʰ]和[ts tsʰ s]都可拼[i]。

韵母

  1. 古宕江两摄今读合流,读ɔŋ/iɔŋ/ɔk/iɔk。
  2. 古果摄歌韵与效摄豪韵今读不分,都读[ou]。
  3. 有撮口呼,只限于单用,如古遇摄三等字读[y]。
  4. 臻摄开口三等、曾摄开口三等与梗摄开口三等合流。
  5. 古山摄开口一等的见系字今读基本不混,一等读[ɔn],二等读[an]。
  6. 古蟹摄开口一二等字,今读韵母基本保持分立,一等读[ɔi],二等读[ai]。
  7. 古效摄一二等字今分别读为[ou]、[au],三四等读齐齿呼[iau]。
  8. 假蟹咸山梗摄见系不腭化入声除外)。
  9. 遇摄一等精组字、三等庄组字与止摄开口齿音及影喻母字合流,读为[ɿ]。
  10. 古阳声韵尾[m n ŋ]和入声韵尾[p t k]还相对完整地保留。

声调

  1. 平分阴阳。少数次浊声母读阴平。
  2. 杀生之有一类,包含大部分古清上字和部分次浊上字。部分古上声字并入阴平。读阴平的上声字,次浊上较多。古全浊上声部分字今读阴平。
  3. 去声一类,古去声以声母清浊分为两类,清去仍读去声,极少数清去字今读上声。古浊声母去声与上声合并。
  4. 入声分阴阳,古清入字今读阴入。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入,次浊声母有的读阴入,有的读阳入,读阳入的比读阴入字的要多。阴入低,阳入高。

注释

参考书籍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