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莉莉玛莲

德语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莉莉瑪蓮
Remove ads

莉莉玛莲》(Lili Marleen)是一首在二次大战期间,流传的一首用德语演唱的描写一个士兵与其恋人的爱情歌曲。它首先在德军士兵中间广泛流传。之后,随着歌曲影响力的扩大,这首歌也在盟军士兵中间流传开来。当时在地中海沿岸的各战场,不论德军还是盟军都可以通过收音机广播听到这首歌。歌曲中所抒发出的真挚情感和优美旋律引发了人们的共鸣,使它在二战期间成为了一首超越敌我阵营的共享歌曲。多年之后,该歌作曲家诺伯特·舒尔茨谈到当时北非战场的情形时,这样回忆道:“在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只要收音机里响起了这首歌曲时,交战双方不约而同地停止了交火,……直至播放完这首歌”[1]

Thumb
一座在朗格奥格的莉莉玛莲和拉莉·安德森的纪念雕像
Thumb
1939年发行的拉莉·安德森演唱录音唱片

歌曲的历史背景

二战之前

《莉莉玛莲》的歌词写于1915年,作者是汉斯·莱普英语Hans Leip(Hans Leip)。1914年一战爆发时,他正在汉堡郊区罗滕博格特英语Rothenburgsort的一所学校任教师。翌年的1915年汉斯·莱普被征召入伍,在部队开赴东线俄国战场之前,他每天在军营门口站岗放哨,期间他写下了《莉莉玛莲》这首诗。在诗中使用了他的两个女友名字,这两个人一个是厨师(莉莉),另一个是护士长(玛莲),两个人在诗中变成了“莉莉玛莲”一个人。汉斯·莱普将这首诗的标题命名为《Das Mädchen unter der Laterne》(德语:路灯下的女孩)。一战结束19年之后的1937年,德国出版的一部名为《Die kleine Hafenorgel》(德语:小小的港湾风琴)的诗集将这首诗收录了进去。

1938年,作曲家诺伯特·舒尔茨英语Norbert Schultze(Norbert Schultze)为这首诗谱了曲,改名为《Das Lied eines jungen Soldaten auf der Wacht》(德语:一个年轻士兵的值班之歌)。原本是为男歌手写的歌曲,舒尔茨先送给一位有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这位歌唱家认为歌曲太简单,拒绝演唱。后来舒尔茨又请夜总会的女歌手拉莉·安德森演唱这首歌,并在1939年录制了唱片[2]。据说首次发行了7,000多张唱片,但是市场对此反响平平,唱片发行之后的一年半闲,其销售量仅为发行量的十分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的特殊偶然机遇,这首歌曲或许会默默无闻地被人们遗忘。

Remove ads

二战期间

1941年4月德军占领了南斯拉夫之后在贝尔格莱德开设了广播电台,专门为前线作战的德军进行广播,广播范围涵盖巴尔干半岛北非地区以及其他欧洲部分地区。在这期间,一位在电台工作的中尉在维也纳休假时,电台方面要求他收集一些音乐唱片,他就在旧货市场采购了一些包括《莉莉玛莲》在内的二手唱片。这些唱片带回到电台后,电台负责人卡尔·海因茨·莱因特根英语Karl-Heinz Reintgen发现这些音乐唱片不是被禁播就是不适合战地广播,只有《莉莉玛莲》这张唱片适合播放。8月18日电台开始播放这张唱片,由于没有其他可替代的轻松歌曲唱片,电台就反复播放这张唱片,于是这首歌就开始流行起来。这首歌播出之后遭到了纳粹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反对,他认为这首歌曲会使士兵们丧失战斗意志,因此下令禁止播放这首歌曲。然而禁令下达之后,前线各地士兵们纷纷写信给电台,要求恢复播放这首歌曲。德国非洲军团的统帅隆美尔将军也喜欢这首歌曲,他要求贝尔格莱德电台将这首歌作为常规固定节目来播出[2][3]。在他和士兵们的要求之下,电台恢复了播出,并在每天晚上结束全天播音之前的9时57分准时播放这首由安德森演唱的歌曲。在这之后,电台每天都收到12,000多封来自前线士兵的信,大部分话题都是围绕着《莉莉玛莲》[4],它成为了最受德军欢迎的战地歌曲[3]

除了德国本土以外,这首歌曲也很快风靡了欧洲大陆其他国家,各国歌手们纷纷演唱这首歌。在这些不同语言的版本中,有1941年法国女歌唱家苏茜·索利多尔英语Suzy Solidor演唱最早的法语版[4]、丹麦女歌唱家艾尔莎·西格弗斯[5]演唱的丹麦语版[5]、1942年瑞典男歌唱家斯文-奥洛夫·桑德伯格瑞典语Sven-Olof Sandberg演唱的瑞典语版[6]、芬兰男歌唱家格奥尔格·马尔姆斯滕英语Georg Malmstén演唱的芬兰语版[7] 、荷兰男歌唱家卢·班迪英语Lou Bandy演唱的荷兰语版[8]以及在战争期间与《莉莉玛莲》作曲家诺伯特·舒尔茨结婚的保加利亚女电影演员伊娃·万嘉英语Iwa Wanja演唱的保加利亚语版[9]、1943年意大利男歌唱家卡洛·布提英语Carlo Buti、女歌手丽娜·特米尼意大利语Lina Termini演唱的意大利语版[6][10]以及匈牙利女电影演员卡塔琳·卡拉迪演唱的匈牙利语版[11]等多国语言版本。

盟军方面,在北非作战的英国第八军团的士兵们也喜欢上了这首德国歌曲,他们将这首歌亲切地称为“第八军歌”[1]。英国战后的政治家和作家的菲茨罗伊·麦克林英语Sir Fitzroy Maclean, 1st Baronet当时作为第八军团的二等兵在北非服役。他在后来回忆录《走进东方英语Eastern Approaches》中描述了这首歌在1942年初北非西部沙漠战役中听到这首歌后的感受:“她的嗓音浑厚、性感、怀旧、甜美,仿佛能触动你的心弦,这首歌被流畅的旋律和凄美感伤的歌词所萦绕,它远在来自远方的欧洲大陆贝尔格莱德,我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它,也不知道我们见到到它时会是什么样子”[7]。除了英军之外,这首歌也在美军和各地抵抗纳粹的地下组织和游击队中间流传开来。

1943年,在二战期间成立的美国战略情报局(OSS)对德国和意大利轴心国展开了宣传心理战。为此,OSS从好莱坞招募了包括曾经拒绝与纳粹德国合作,后来成为美国公民的德国女演员玛莲娜·迪特利希在内的多名表演艺术家为该台的“士兵频道”录制节目,其中,迪特利希录制了不少德语歌曲,而《莉莉玛莲》[12]最受欢迎[8],《莉莉玛莲》反过来成为了盟国向德国传播的宣传音乐。后来玛莲娜·迪特利希在欧洲前线的劳军演出期间,也为盟军官兵演唱这首深受欢迎的歌曲[9]

到了1944年,英国诗人托米·康纳英语Tommie Connor为歌曲填写了英文歌词[10],于是有了英文版的《我灯光下的莉莉》,1944年5月安娜·谢尔顿英语Anne Shelton (singer)所唱的版本被认为是英语最早版本[13] 。同年6月27日RCA唱片公司发行了佩里·科莫演唱的唱片[14][11][12],这首歌曾经是美国的歌曲榜上的第13位。与此同时迪卡唱片公司也发行了希尔德加·洛雷塔英语Hildegarde演唱版本的唱片[15] [13]

1944年11月意大利战场的美军第78步兵师英语78th Infantry Division (United States)的中士哈利·派恩(Harry Pynn)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将这首乐曲重新改写了歌词并命名为:D-Day Dodgers英语D-Day Dodgers的进行曲[16]。英文的“Dodger”是“躲闪、逃跑”的意思,据说有人将意大利战场的盟军部队讥讽为逃离诺曼底战役D-Day逃兵,哈利·派恩的这首歌词是为在意大利战场作战的盟军官兵而写,它以“我们是D-Day的逃兵”的自嘲口吻回击了这种讥讽,以此纪念那些在意大利战场阵亡的盟军官兵[14][15]

由于贝尔格莱德的德军电台的广播宣传,使得《莉莉玛莲》声名鹊起,拉莉·安德森1939年版的唱片也因此备受热捧,该唱片在战争期间的销售量超过了100万张。二战结束之后,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曾这样评价道:“战争期间,汉斯·莱普是唯一的一位把快乐带给了全世界的德国人。[1]

Remove ads

战后各年代不同版本

这首历经军营号声、战场硝烟的士兵爱情歌曲自问世以来被翻译成了48种语言。在二战结束后的大半个世纪,《莉莉玛莲》用不同语言、以不同风格在世人当中相承传唱,它成为了一首久唱不衰的世界经典名曲。以下是各个不同年代的版本。

Remove ads

电影作品

The True Story of Lili Marlene (1944), a British documentary by Humphrey Jennings英语Humphrey Jennings

《莉莉玛莲》作为主题曲或作为插曲经常出现在各种题材的电影当中。

英国电影

1944年英国导演汉弗莱·詹宁斯英语Humphrey Jennings拍摄了一出题为《The True Story Of Lili Marlene》(莉莉玛莲的真实故事)的纪实性影片。

美国电影

1961年由斯坦利·克雷默担任导演、玛莲娜·迪特利希出演的《纽伦堡的审判》影片中穿插了莉莉玛莲的背景音乐。

德国(西德)电影

1981年西德电影导演宁那·华纳·法斯宾德编导了改编版的故事影片《莉莉玛莲》 Lili Marleen (film)英语Lili Marleen (film)。影片以拉莉·安德森为原型,以“莉莉玛莲”为主题曲,描写了一个受世人追捧的德国女歌手维利(Willie)汉娜·许古拉饰演)与一个瑞士籍犹太音乐家罗伯特(Robert)吉安卡罗·吉安尼尼英语Giancarlo Giannini饰演)之间充满波折的爱情故事。

塞尔维亚电影

1995年塞尔维亚电影导演艾米尔·库斯图里察在他的电影作品《地下社会》里穿插了一段记录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葬礼的电影画面,在这段记录影片画面中采用了安德森的原版录音作为其背景音乐,曾经领导过南斯拉夫游击队与德军作战的铁托元帅据说非常喜欢这首歌曲[36][37]

德国短影片

2021年德国电影导演路德维希·巴赫曼(Ludwig Bachmann)[38]执导了由罗曼·贝辛(Roman Bessing)、马尔科·利塔(Marco Litta)、伦纳特·邓斯特(Lennart Dunst)、丹尼尔·格雷夫(Daniel Grave)等人出演的时长约20分钟的短影片《莉莉玛莲》。影片描述了1944年6月诺曼底战役开始后,驻守在诺曼底前线的德军士兵保罗(Paul)和其他战友,与美国101空降师伞兵交了火。交战中,美国士兵曼宁斯(Mannings)小队的战友全都阵亡,他是唯一的幸存者,为了让自己从死亡恐惧中冷静下来,他用小号吹奏起了《莉莉玛莲》,听到这首歌的德军士兵保罗不禁想起了他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女儿,与家人团聚的求生欲望促使他主动向美国士兵投降。本片根据美国士兵杰克·图勒(Jack Tueller)的真实经历改编。

Remove ads

歌词

更多信息 德语歌词, 中文翻译 ...
Remove ads

检索资料

备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