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华南虎
老虎的亚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华南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也称厦门虎、中国虎、南中国虎,是中国独有的老虎亚种,在许多中国民间传说和文献记录中都有出现。19-20世纪,被以制作中药、威胁人畜安全等为由大量猎杀,1977年后虽已立法禁止,但数量已不足以恢复。最后一只野生华南虎在1994年被射杀,之后再无确凿证据证明野生个体存在,被怀疑已经野外灭绝。
种名 amoyensis 意为“厦门(Amoy)的”。
Remove ads
外形
华南虎属于中等体型的虎,小于同处于亚洲大陆的东北虎和孟加拉虎,但是大于苏门答腊虎,雄虎身长约2.5m,重约150 kg,雌虎身长约2.3m,体重约110kg。尾长80-100cm。华南虎的头骨要明显的小于东北虎和孟加拉虎,雄虎头骨的平均长度仅为318mm。从形态学上看华南虎和其他虎亚种的区别最大,头骨长度与头骨宽度的比值较大,体型修长,腹部较细,更接近老虎的直系祖先被认为是一个古老的亚种。
华南虎的条纹数量可能是虎的所有亚种里面最少的,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和东北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
分布
华南虎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m以下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浓密灌丛中,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森林动物。一般要求栖息地的森林覆盖率在50%左右。在过去,华南虎几乎遍布中国各地,数量也最多。其分布远除华南以外,还包括华东、华中、西南的广阔地区,甚至陕南、陇东、豫西和晋南等个别地区亦曾发现过。史书上对明末清初的四川有“虎豹形如魑魅饕餮,穿屋逾颠,逾重楼而下,攫其人,必重伤且毙,即弃去,又不尽食也”的记载。直至清末四川人口暴增大量森林灌木被开垦为耕地,城镇“虎患”才被解除。
直到1940年代在全中国仍然有约4000只华南虎,多分布于江西、广东、湖南、福建、浙江、贵州,但由于人类大量猎杀,将虎骨、虎胆等制成药材,数目大减。20世纪中期,南岭地区成为华南虎的分布中心,而邻省的浙江、湖北、四川分布则不太均匀。自19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后捕到的几只野生虎,过去20年来有人声称见到野生华南虎,但未获证实。
Remove ads
生活习性
与其他的虎的亚种相似,华南虎以猎食约15到200千克的有蹄类动物为主,包括野猪、苏门羚、水鹿、麂等,有时也会捕食在地面上活动的灵长类,雄性华南虎则会攻击较大型的猎物,如亚洲黑熊等。21世纪以来由于华南虎的缺失,中国野猪的数量有泛滥的趋势。
发现与命名
19世纪初,美国自然学家卡德威尔到福建猎虎以制作标本,偶然在厦门岛内发现一种体型小于东北虎、毛色深浓、头部有“王”字斑纹的新虎种[2][3],遂向世界公布消息,并将之定名为“厦门虎”[4]。
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华南虎)这个学名是1905年由德国动物分类学家 Hilzheimer 依据5个产自汉口的虎头骨标本后所定名的。amoyensis这个名字是amoy(厦门)的拉丁化名词,这是因为华南虎最早被发现于厦门岛而定名的。
1916年4月15日黄昏,一只华南虎从南太武(今漳州境内)隔海泅游,并起伏于离鼓浪屿港仔后不远的海面上;次日一早,该虎便被当时鼓浪屿工部局的巡捕击毙在日光岩脚下、中华路附近的一条巷(后称“虎巷”)内[5][6]。
研究与保护
灭绝过程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虎患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自己,群众自发组建打虎队,这一时期华南虎加速消失,从几十万只很快就只剩下上万只。
中共建国后
1950年前后,中国进行了全民性质的以消灭老虎和豹子、野猪等危害农业生产为主题的打虎除豹运动,大规模的猎杀华南虎,仅仅1956年,全国就收购了虎皮1,750张。在华东地区,江西捕杀的老虎数量在全国是最多的,从1950年代,江西捕虎146头,1960年代,江西捕虎85头;福建捕杀的也不少,约 500只左右;1966年,就连安徽也都捕到过虎。在华南地区,湖南各地陆续成立1000多只猎虎队,从1952年到1953年,捕杀的老虎数量高达170只,十年间更是捕杀了647只;在粤北、粤东等地,1953年至1963年,有一个专业打虎队共捕杀了130多只虎;1960-1963年河南省至少捕杀华南虎60只。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华南虎向来较少,但同样遭到大肆捉捕。1959年,贵州有30多头华南虎被猎捕;到了60年代,大巴山地区已经不见华南虎的踪迹,秦岭地区的华南虎也灭绝。在华北地区,从1964年佛坪山一山民猎杀过一只野生华南虎后,至今秦岭地区就再也没有看到人迹过的陕西华南虎的身影。
截至1976年,中国华南虎的物种数目由1950年代初的4000多只急降至80只以下,已经不足以进行大规模繁衍[7]。在江西,1970年后,华南虎年捕猎量不到10只,1970年代共计捕得33头,山西最后捕获华南虎的时间在1974年,1975年以后再没捕到过华南虎;在浙江,每年捕虎3只左右;在河南,70年代初每年捕虎7只左右;在广东,年猎捕华南虎不到10只[8],1979年,全国仅收得1张虎皮。
1977 年,文革四人帮被推翻,中国政府的对虎政策开始有所转变,并立法禁止捕杀任何野生虎,1979年,林业部明文禁止猎杀华南虎,但直至1986年,中国各地仍陆续有猎捕华南虎的现象。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华南虎正式被法律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993年,中国政府明令禁止虎骨交易,并将虎骨从官方药典中删除。然而,继1994年一只华南虎在湖南被射杀和1999年江西宜黄华南虎杀人事件后,再无确切证据支持华南虎仍在野外存在。至于华北的华南虎则早在1978年便已灭绝,最后出现点为山西。
1999年7月4日,宜黄发生华南虎伤人致死事件。消息一传出便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专家多次到宜黄考察,发现了大量的虎踪、虎讯。半年之后,2000年2月28日,江西省林业厅正式宣布:江西发现了野生华南虎,确认以宜黄县神岗乡鱼牙嶂为中心的雩山山脉,至少生存着5只野生华南虎(雄雌成年虎各一只,幼虎三只)的种群[9]。
2000年,江西宜黄再发生华南虎袭击家禽事件,现场遗留的毛发最终被确认为华南虎所留。
1999‒2005年,,在江西宜黄县进行了华南虎的野外调查, 收集到大量的华南虎踪迹信息, 其中包括15次足迹信息, 估计宜黄境内有1‒2个华南虎繁殖种群,数量为5‒8只[10]。
相关研究
根据1980~1982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调查,华南虎仍有30~40只,分布在粤桂湘赣黔川鄂豫8省。
1990~1992年,中国林业部与WWF合作针对粤桂湘闽四省进行调查,虽未发现实体,但发现了一些痕迹,因此调查认为4省交界处有20~30只老虎[11]。
1996~2000年,全国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各个有虎省都做了虎的相关调查,结果为:浙江3只,江西4只,湖北、湖南各5只,广东7只,贵州9只,总计为20~30只。同一时期,广东省也做了相关调查,结论是境内仍有5~7只华南虎,分别为阳山、乳源、连山数量有3~5只;车八岭天平架1只;仁化、南雄、乐昌1只[12]。
1998年,国家林业局组织第二次全国华南虎调查。调查一开始由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金崑负责。调查收集到不少信息,包括目击、咆哮、脚印、抓痕、毛发、猎物骨架或残骸等,但没有发现可靠的证据。
2000至2001年,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进行的全国野生华南虎及其栖息地大规模调查,没有看见一只野生虎的身影。在这次调查之后,学术界认为野生华南虎已经灭绝。
2007年冬季,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开展了“粤北野生华南虎野外调查”项目,但最终未发现野生华南虎存在的痕迹[13]。
疑似案例
2003年春,海拔2660米的猴子石保护站,一百余人集体种树。有种树人员突然发现一具在附近搭棚修炼的中年和尚的尸骸,仅剩下头颅和腿脚。保护站站长袁裕豪观察发现,没有任何食物和炊具的和尚是在离开修炼处前往公路、距离还只有50米处时,被拖下去100多米,然后吃掉的,被怀疑是老虎所为。
同年9月5日下午,在保护站附近又有人目击老虎,由于海拔高,保护站常年烤火。那天,雨也大,雾也大,风向也不对,烤火的烟倒灌进房子里,目击者只好带着一只狗去屋外散布,呼吸新鲜空气。走到附近公路上,突然狗拼命往他腿下钻。他往前一看,发现四五十米远处,一只老虎竟然在往山包上爬,而老虎前面100多米,有一只苏门羚[14]。
2007年9月下旬,湖北竹溪县地方植物考察人员在湖北省与陕西交界的竹溪县丰溪镇光顶山海拔约2400米的箭竹林下,发现大型猫科动物足迹。足迹长约9厘米,宽约10.5厘米,趾印成卵圆形,被怀疑是华南虎的脚印,而华南虎最后在湖北的可考纪录出现在1983年。
2008年,江西宜黄再有男子疑似目击华南虎,经专家团队调查后,在科考成果鉴定会上,专家确认,有两处痕迹为华南虎的脚印。为2002年发现华南虎粪便及脚印以来首次。
2010年的时有游客在江西三清山发现疑似老虎的动物,再次引发热议,并且该游客还拍了一张照片,但由于距离过远无法判断是否为华南虎[15]。
2011年,神农架科学考察队于6月7日在神农架发现的大量大型猫科动物留下的梅花足印和毛发,初步推断是一只体型较大的虎所留,考察队长王方辰说,从现场系列痕迹链到后续室内所做分析比对,科考队员在认真、慎重地深入研究后初步认定,脚印和毛发的所有特征均指向华南虎[16][17],至于神农架老虎的最后记载则出现在1993年。
保护行动
广东韶关市于1990年建立了粤北华南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0467公顷。根据该保护区近10年调查显示,华南虎在粤北山区活动频繁,区内先后发现华南虎挂抓、脚印、粪便、虎啸等信息36次,仅2002年就发现5次,其中2002年5月18日在乐昌市杨东山海拔1400多米处发现了华南虎粪便;同年11月28日又在仁化县长江镇腊树下的地方发现华南虎一次咬死了5头黑山羊,并留下明显的脚印。据该保护区工作人员多年来的观察和研究,估计该地区有华南虎6只在活动(分别为5只成年虎,一只幼虎)[18]。
Remove ads
圈养状况
中国华南虎的圈养始于1955年。当年从四川野外捕捉了一只雌性华南虎,呼名“猛子”(Meng Zi),谱系号为“1”。先运到河北, 暂养一段时间后,转运到上海圈养了15年,1970年又运到合肥逍遥津动物园,同年死去。1955-2001年间的46年来国内先后有 40 家大、中城市的动物园或公园饲养过307只(谱系登录的个体数)华南虎。其中雄虎158只,雌虎117只,另有32只幼仔因刚一出生即死亡,未记录其性别。在国外仅有苏丹和朝鲜等国的4家动物园饲养展出过6只华南虎。
截至2010年10月,全世界人工饲养的华南虎数量共有110只左右。在中国大陆它们位于各省市的动物园,但近亲繁殖问题严重。研究员、探险家在华南地区四处寻找,但至今仍未有实质证据显示仍有野生华南虎存在[19][20]。 科学家对中国动物园里的华南虎进行基因研究,发现它们都是杂交品种,所有圈养虎其实都有东南亚虎的基因[21]。
苏州的中国华南虎苏州培育基地,当中先后有5只在南非进行野化训练,并在南非共繁殖了7只幼崽[22][23]。
截至2023年,中国各动物园圈养的华南虎200多只,全部为贵阳黔灵山公园中的1雄虎2雌虎和上海动物园中1雄虎2雌虎等6只个体的后代[24]。
Remove ads
复育
为了改变华南虎野外灭绝的命运,“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从2000年起相继在英国和香港创立的慈善基金会,旨在拯救中国虎。它是中国境外唯一一个以拯救濒危的中国虎为宗旨的慈善机构。为了实现野化,重新放归华南虎的目标,“拯救中国虎重引入”项目设了两个主要分项目:中国虎野化工程和中国的中国虎试点保留地项目。
通过把圈养华南虎带到南非训练它们的捕食技能来恢复华南虎的野性以期达到最终放归自然的目的。选择南非建立野化基地是因为那里具有良好的天然资源,专业的人员和大量野化动物的经验,同时也可以提供大片空地和供老虎捕食的猎物(老虎和狮子的猎物有很多共同点)。从2003年9月两只动物园出生的幼虎从中国运抵南非开始到今天野化项目进行得非常成功,运到南非的老虎共繁殖了15只后代(第二代加上第三代),存活11只。由于一代虎已经掌握了捕食技能,二代虎已经不需要人类教他们如何捕食而只要向自己的母亲学习就可以了。该项目最初计划是在2008年将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具有捕食能力的虎后代送回到中国建立的老虎试点保留地中,同时一代虎继续在南非繁殖。但是由于中国选址建区等工作进展比预期的缓慢,至今工程未能让老虎们“荣归故里”。
从2001年开始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和中国林业局野生动物研究中心就组织了拯救中国虎南非专家组和中国专家在中国四省十个被选地进行了考察。南非专家于 2003 年 11 月抵达重庆市,之后在四川、湖南、江西和福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拯救中国虎南非组由皮兰斯伯国家动物园第一任园长 Jeremy Anderson 博士率领。第二轮在 2004 年 2-3 月对被选地前两名进行了经济评估考察。湖南和江西同时被推荐为中国虎重引入先锋保留地,等待中国林业局批准。一旦合适的地点被确定,栖息地的重建工作将在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的南非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具体讨论围栏计划,围栏之后引入猎物种群和其他食肉动物到试点保留地,建立良好的保留地华南虎管理体系和机制,为中国虎从南非返回家园做好准备。
Remove ads
文化
备注
参考文献
相关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