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华沙大公国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华沙大公国军(波兰语:Armia Księstwa Warszawskiego)是华沙大公国的军事力量。这支军队以波兰军团为基础;其总人数约为30,000人,并于战时扩张至接近100,000人。军队组成主要为步兵,辅以强大的骑兵和炮兵部队。拿破仑军队的习俗和传统与波兰传统在这支军队中交杂,并导致一些冲突。但法军对部队建设的干预通常被认为促成了有益的现代化改革。

组成
华沙大公国军队的骨干由来自波兰军团的军人组成。[1][2] 而其余人员则为经由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将军号召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士兵或热血青年。[3] 1808年,第四次反法同盟结束后,大公国所需的军备降低,部分要求退役的士兵得到军方的许可。[3] 1809年和1812年的战争前夕,军队因大量新兵入伍而急剧扩大,主要原因为大公国将要与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组成国交战,许多爱国者盼望家园回归统一。[3] 最后的大规模招募阶段发生于1813年的秋季和冬季,因拿破仑在俄法战争中战败自顾不遐,大公国必须依赖自己以对抗庞大的反法同盟联军。[3]

成立之初,华沙大公国军队人数为30,000人,而其全国人口仅260万人[4][5],如此规模的部队对大公国的经济是个不小的负担。[5] 军队而后又数次扩军;当到了1809年,人数已经变为最初的两倍。[5] 其中还有几个来自法兰西帝国的团。[5] 在1812年的战争中,接近100,000人被调派至战场,单次投入的数量比波兰立陶宛联邦时期还多。[6] 1813年在俄罗斯战败返国后,根据不同来源指出,其重建部队数量约为20,000[3]至40,000[7]人。
估计前后共有180,000至200,000人于这段时期在军队中服役。[5]
除了华沙大公国军外,波兰士兵还在法国军队中服役;最著名的为维斯瓦军团。[8] 除了正规军外,国民警卫队也会参与交战,如1809年和1811年一般。[8]
华沙大公国军的著名指挥官有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亲王(在大公国军存在的绝大部分时间,他都作为该军的总司令)[9]和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8]
Remove ads
编制

华沙大公国的军队由以下的编队组成:
文化、训练和服役时长

军队是法国民主文化和波兰传统文化的冲突产生处,主要集中于贵族,部分保守派军人认为仅有贵族才能担任军官。[8]与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相比,经由波兰军团的老兵传承的法国革命和公民传统,使得农民新兵的参军意愿更高。[3][19]而在经过现代化和采取法国军队的军事规则和战术,军队实力得到幅度增长。[19] 总体而言,华沙大公国军标志着波兰军队现代化的时期,新的军事学说和科学被当时的波兰军官伊格纳齐·普拉津斯基所编纂。[8]
军队服役时间为6年,任何于21岁至28岁的公民都有可能被随机征招。[8] 同时也建立了相应对的军校,包括三年的军事学院和一年的申请制炮兵工程学院。[8]
作战历史
这支军队于1807年华沙大公国成立时所组建。并作为法国的盟友参加了拿破仑战争中的许多交战立下赫赫战功,包括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年–1807年),半岛战争,第五次反法同盟(1809年)和1812年至1813年的第六次反法同盟(特别是法国入侵俄罗斯)[8]在1812年入侵俄罗斯时,大军团的第五军全为波兰部队构成。[20] 在那场灾难性的入侵中损失了7成的部队。[7] 这支部队在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中再次遭遇惨重的伤亡,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将军更在此战死。[21][22]

在1813年拿破仑于中欧战败后,大公国遭到反法同盟的占领。[18][21][23] 由于几个要塞的守军奋勇抵抗,军队的绝大部分士兵跟随拿破仑返回法国。[18][23] 在波尼亚托夫斯基将军死后,华沙大公国军陷入了混乱。1814年,这支军队仍有约8,000人在法国控制的区域(绝大部分于法国本土),但被编入法国军队,最终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正式解散。[18][21][23] 在1814年的《枫丹白露条约》后,绝大部分的波兰士兵被俄罗斯军队监禁。[24]
Remove ads
另见
- 波兰议会军
- 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
- 波兰共和国军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